第六十二章 科举(1 / 2)

“那你知道皇上为什么不能消灭独孤阀么?”杨英问道。

“我听说大隋自顾不暇。早已不似当年文帝在位时那般,有着万国来朝的局面。”黄逸结合历史与这数个月的见闻。

“如今内庸外患。日国……额……倭国的遣隋使,如今船上装的全是五石散。还有突厥分化,启名可汗身死。其子始毕可汗势力日益建大,早已不愿诚服大隋之下。还有高句丽,吐谷浑等大国虎视眈眈。”

“加之国内四大门阀明争暗斗。所以皇帝也只能听之任之,让他们互相牵制。”

“你虽无官职在身,可说是非常了解大隋的现状了。看得出来你对大隋也很上心。”杨英听了黄逸的分析,也是点点头道:“可你越是了解越应该知道,若你对独孤阀出手,将会引起多大的麻烦。”

“哼!只怪,当今皇上昏庸。”黄逸直视杨英。哪怕他真与杨广有关系,这句话他不说也不舒服。

只是这话一出,杨英脸色立马黑了下来。

“黄逸!”王行满立马喝道:“作为臣子,不得议论君王。”

“不好意识,我可不是大隋臣子。我只是站在一个小老百姓的角度说句公道话。”黄逸不甘示弱:“若皇帝做错事,属下进言也要犯法,那不是昏庸是什么?”

“不管在哪个朝代,以前也好,未来也罢,总有一些违禁词语。可那些应该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煽动百姓作乱用的。若什么都不能说,那跟文字狱又有什么区别?”

黄逸话落,宴客厅一下进入沉默。所有人神色各异的看着黄逸。

“噗……”突然,一声笑声打破宁静。

“这位小兄弟,的确是个有趣之人。”商青雅笑道。

“黄兄弟真是……快人快语,呵呵……呵!”单秀儿作为东道主,却只能尴尬的笑着。

“说的很好!”杨英虽然夸赞黄逸,可仍是满脸乌云的盯着黄逸:“正好,此处没有外人。我们几人议论议论这‘昏君’也不会有人知道。你说,我们大隋皇帝如何个昏庸法?”

“黄逸!”王行满满头大汗的拉了拉黄逸衣角。

杨英明显已经动怒,他真担心黄逸说出什么过分的话来。

这里虽然是杜伏威的地盘,可杨英若真要办了黄逸,杜伏威也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我想,大家都不喜欢门阀吧?中饱私囊,欺压百姓。为什么皇帝不削弱他们的实力?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难道不懂么?”黄逸问道。

“你以为当今皇帝不想削弱门阀势力么?”杨英说道:“你可知何为九品中正制?”

“略有耳闻。”黄逸说道:“汉末以来,天下动荡,人才流徙,无法进行察举,所以曹丕创制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扩大政权基础。其办法是,在朝廷选择贤能与有识鉴的官员,担任其本及州、郡的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查访散居各地的同籍贯的人事。”

“不错!”杨英点头道:“中正官依据的是谱牒家世、德性、才能评定人才优劣,定为九品,据以作任官的标准。九品中正制初行时,尚能秉持用人“唯才是举”的原则,不分门第高卑。但人皆有私心,中正官在评选时不免偏私。所以制度到了后来,中正官只推选自家氏族子弟。造成现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许多门阀也因此而产生。”

“门阀……”杨英叹了口气,摇头苦笑道:“你可知朝堂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由门阀推选出来的。他们效忠的到底是大隋,还是那些门阀?即便皇帝能一举消灭这些门阀,大隋朝中还有何人能用?”

“……”黄逸沉默了片刻。

他如何也想不到,大隋朝上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么?”黄逸仿佛喃喃自语。

“并不是没有!”杨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