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崦嵫山上,箫声长(6)(3 / 5)

舒适,娴静,便如一首清凉的归园田居的诗,可以舒缓着调子,和了傍晚风声里的萧声,在幽静里沉静,然后,一些经年老去的情致,便在一个人独处时,悠悠的想起。在金黄夕照的日头里,着一些入春的暖意,或者,染一些向晚的清凉,片片夕阳的余晖洒落,也都切合了心绪,妥贴了心境。

崦嵫山的日子,是明快的,便如那道滑过青丝绢帛上清冽的水迹,不着痕迹。与时光抵足而眠,与岁月相安不扰,五千年的日子里,可以把那些相思,那些愁绪,统统安放!

宛皓若坐在檐下的摇椅上,半眯了眼,慵懒的半躺着。梵香随了宛如是去堂屋里喝茶说话,聊天,梵香深觉此人给人感觉很亲切,便无所顾忌的聊青埂山,聊灵台草堂,聊师父一尘老人,聊师兄师弟们,聊斗天……。他偶尔抬头看墙上的那副图,总觉哪里不对劲,感觉怪异,那个拾得的脸容有些像师父,但又过于年轻,而旁边那个寒山却又描画得有如一个俊美的女子,画中两个人物都被描画得甚是好看,并非肥头大耳的形象。他虽觉奇怪,却也并不作他想,艺术、丹青或文学一途,作者由心而为,原本没有一定的范式。宛如是蒙着面纱,眼光柔和,看着眼前这个大男孩,她的记忆深处出现了五千年前的那座青埂山,云雾是否依然还是那样飘渺?她静静听着,是的,她喜欢听这个大男孩聊的那座青埂山……。突然,宛皓若向堂屋里正与梵香说着话的姑姑问道“姑姑,你这两天就快过生日了,但我忘记了你究竟多少岁了呢。我可是逃出爹爹妈妈的军营,紧赶慢赶的回来,是一定要与你一起过的。”

宛如是看了梵香一眼,望着堂屋外,大声说道“你这小妮子,记性好忘性大呢,姑姑今年七千五百七十八岁了,老了,呵呵。”

宛皓若这时蹦蹦跳跳地从门外进来,笑嘻嘻的,说“姑姑不老,你看,我不是也快两千五百岁了嘛,……呵呵。”

“是呀,你这小妮子不是两千五百岁,你就是一个二百五,还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呢,呵呵……”面纱之上的眸子里荡漾着一汪清澈的秋水,眉梢眼角尽是笑意。

“梵香哥哥,你在这里多住几天,等我姑姑过了生日再走,好不好?”

梵香沉吟片刻,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宛儿,不是我不想留下来陪你们过,我得去救莫氏兄妹,越快越好,所以,明天,我便得启程了,所以,……”

“唔,这样呀,……那……姑姑,我们今晚就一起过生日,好不?”

宛如是微微一笑,柔声说道“那有什么不好呢?我今晚做最好吃的长寿面给你们吃,喜欢么?”

“嗯,喜欢,我姑姑做得长寿面忒好吃呢,梵香哥哥,你一定要多吃一点哦。”

“那

行,我现在便去做,叫你梵香哥哥先坐坐,稍候就好。”

“不,姑姑,我跟梵香哥哥跟你一起做。梵香哥哥,好不?”眼望梵香,嫣然一笑。

三人一同去到厨房,宛如是轻轻撸起袖子,露出一双莹白灿然的手腕,面团糍糯而柔软,揉动之间,便如她腕下的那朵莲。她做厨细致而苛刻,熬高汤,配调料,做配菜,面条入水的时间与火候,皆是细心把控到极致。她做调料时,从不用匙,指尖轻拈,均匀地、细细地撒,在配菜或配料上点点分布,形成极为精致的花纹,色彩的搭配恰到好处,香气四溢。她做好后,也不尝尝,但视色闻香,便知其味。这是宛如是作厨的绝活,她很擅长摆弄各类食材,讲究极致的搭配,好吃,还得好看。三人将席开在竹荫下的石桌上,五只越窑的青瓷大盆摆在正中一盆道芽菜的肉碎炸酱,一盆金川驿秘法所作的莹白如玉的豆花,一盆彤红透亮带汁的红烧牛肉,一盆略带咸味的白切牛肉,一盆用高汤熬制的清炖牛肉,;一只带有青花暗纹的青盆盛宽面,另一只带有青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