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1)(2 / 3)

条件,让精绝城的物资供给渐渐丰富起来。

淳于意还从统管的物资中抽调一部分,授意各居民区开办学堂,抽调有知识的城民作为授教者,按所授生员的学成质量,进爵一级至三级。由于精绝城初建,万般事务待复的特殊性,许多孩子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到家就帮着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喂羊、剥玉米、……。

水是城民最为珍贵的物资,因为精绝城地理的特殊性,一到冬天与早春便无水可饮,只能去兹独河中游人工取水或者去更远地方拉水,来回一趟百余里。

梵香与众人在坡上的梯田间慢慢走,边走边看。

一个在精绝屠城时幸存的原城民,坐在近旁田埂上抽着旱烟。梵香等人走上前去,靠了那已是花白胡须的城民坐了,与之聊天。

这位叫占元的老人很是聊得来,与梵香等人亦不生分,操着夹有古波斯语浓重口音的东胜汉话,叨叨的说,“因为靠天吃饭,以前最怕天不下雨,遇见干旱,羊在叫,牛在哭,山雀没水飞不出。”细细说着以前精绝城的一些过往。

曾经这里旱季缺水的程度超乎常人的想象,缺水导致人们的正常生活用水紧缺,原精绝城民一到冬天便不能洗澡,缺水严重。以前水短缺时,牛喝的都是家里洗锅、洗完衣服或者洗脸洗脚的水,根本没有干净水让牛喝。

对于吃水的故事,占元老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他说他是小孩子的时候,一到冬天,城里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到城外的护城河里用木桶去抬那又脏又臭的水,经常有孩子被掉到护城河里的事情发生。抬水对于每个孩子或者成人来说,都是特别苦或者危险的活。

冬季与早春的干旱导致水资源贫乏,不但影响着城中人畜饮水和日常生活,也严重制约着城中农业的发展。当地曾有歌谣唱道“一碗水,用三遍。又洗菜,又洗脸。”鉴于此,精绝城王廷专门召集各将军与主薄制定相应官府条陈,决定集民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南门外的后山上,开挖几条渠道,将融化的雪水引入城中储存,以解决干旱季节到来时,水源缺乏的问题。

在城南山坡上修建了两座大型的蓄水库,在城西的沙丘上也修了两个较大型的蓄水库,在城东与城北各依地势修建了一个大型的蓄水库,同时,在城中各个居民聚居区修建水塔。基本满足了城中近两万口人的生活与生产用水,城民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往日城民从几十里外的山眼泉,人抬牲口驮的取水场景这才成为历史。

后来,他们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治沙治碱,植树造林,先后治理和挖掘了兹独河、赤水渠等数十条河道水渠,

在绿洲上修建水库30多座,从亘古戈壁荒原中开发出良田数万亩,建成了一个个田连阡陌、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

他们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淳于意与梵香等人所颁布的《森林法》、《水资源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在城民中严格执行,比如,“活树严禁砍伐,违者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及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别人的田园、住屋要受罚;有小麦地一熟可浇二、三水。

同时,对树木的生长和保护,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护林管理制度。如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是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他们还种植桃、苹果、杏、桑之类的果木;芦苇、红柳枝在兹独河两岸潮湿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长,容易获取,但只能作为军用,建造重型弩箭发射架与投弹机的材料。

为了有效保护绿洲上的森林与植被,精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