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压在耻辱柱下不得翻身,何况,《艺术家》还不是毫无诚意的烂片,哪怕它是,人身攻击也太过了……
“我会的。”莱曼答应道。
无论出于何种立场,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电话挂断,莱曼叫来了约翰逊,又让人买了很多份的报纸——
“又是一届没有任何悬念的奥斯卡,《艺术家》美美的收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影帝奖三个奖项。没有意外,没有黑马,没有大跌眼镜,更没有眼前一亮,完全是理所当然。
众所周知,奥斯卡评委的平均年龄高达57岁,其中,30岁以下的评委不到2%,60岁以上的评委就占到64%,而学院一共有5783名评委,差不多就有3700名60岁以上的评委。
所以,该如何指望这3700多名老人能够欣赏更年轻、更与时俱进贴合时代的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第83届最佳影片是《国王的演讲》而不是呼声更高的《社交网络》。
同样,老古董们也不可能会喜欢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龙纹身的女孩》、《危险方法》等影片,虽说后一部连个提名都没有。”
继续阅读!
“没办法,《艺术家》的胜出就是这样的毫无悬念。它太投机了,太取巧了,完完全全拍到了学院的心里。
说它投机,是因为它在很多方面迎合了老男人的心理。
首先,黑白默片的选择。默片时代距离他们并不遥远,很容易在心理上有亲近感,感觉回到了过去旧时光。
其次,电影主题总体的刻意营造默片时代的氛围更是贴切,最后,地道的巴黎风情这样的立意拔高,更是它在一群年轻化的电影里显得那么不一般,这也不怪上了年纪的人都选择它……”
“太偏颇了,如果是默片能拿奖,是不是所有人拍默片都能拿奖?”
办公室里,莱曼揉揉眉心。
“这就像那些很上镜的演员贡献毁容式的表演拿影帝影后一样,很多无良小编都喜欢这么写,质疑了,才更有话题度罢了,为了阅读量不择手段故意引导。因为他们从不举例奥斯卡上那些贡献毁容演技依然拿不了奖的人”——比如查理兹-赛隆,很多人说她靠着《女魔头》的表演拿奖很刻意,却不知是先有隐性规矩,再有的作品。
奥斯卡歧视俊男靓女又不是一回两回,也是因为这类人天生就容易被人关注长相,而非表演。
“再取巧,也是规则胜利,非要挑刺,《泰坦尼克号》能拿最佳影片不也能质疑它的商业属性和老套的情节设计不是吗,真要用放大镜来筛选,没一部作品能逃过,这世上哪有完美的作品,能顺应所有的评委、大众口味。”约翰逊说了一番颇为哲学的话。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他们既然要为《龙纹身的女孩》,为其他落选的作品打抱不平,不去骂得奖的才怪了,骂也就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审美,但上升到辱骂导演个人,扒着他的生活和家庭不放,不配导筒也太过了。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情绪的宣泄哪有理智可言。”约翰逊耸肩摊手。
“帮我表个态吧,找些杂志公关一下。”
“效果不会很大。”约翰逊作为看惯了这类事的人,建议道:“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大众的精力哪会放在一件事上,像这种等级的网络热度过个几天他们也就忘了。互联网没有记忆。”
“埃德蒙他们都找我帮忙了,不帮怎么行。”
何况,莱曼自己也有些感同身受,这些年骂他“堕落”的声音同样没少过,在某些人眼里,他拍商业娱乐片是错,拍得通俗更是错,又哪有道理可言。
“尽快吧,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发些通稿,多少能帮忙缓解一点舆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