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代所谓的快马,一种是千里挑一的好马,且度和耐力不一定成正比;第二种官驿加急情报,几十里换一匹快马,倒是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效果;还有一种就是一人双骑,定时换马,还得是好马,那也可以达到相当的度。
殷怜跟随的这一队不属于任何一种,而且人数也算是相当庞大——在动不动几万几十万军队的古代小说中,近千人听上去不算什么,但实际上在学校操场一站,那叫一个人满为患。
而这么多人还能保持这样的行军度,足见其训练有素。
这一队军士,无疑都是精锐。
但是保持这样的行军度和隐蔽性也是有相应的代价的。先就是他们的补给肯定不充足,其次不管如何谨慎小心,仍旧难免会被人捕捉到行踪。
所以,在看到那一村的尸体之后,殷怜再次见到了真实的大屠杀。
那是……真正生在殷怜眼前的大屠杀。
殷怜其实原本是有机会给这一队骑兵一点颜色看看的,只是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应该这么做。无论如何,战争有战争的理由,而士兵们说到底也不过就是工具而已,屠杀他们跟屠杀平民……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
而且殷怜从不低估自己,但也从不高估自己。她的战斗能力虽然不弱,但是毕竟不曾经过系统的训练,实战经验这一点上绝不可能胜过精锐老兵,虽说配合魔法神术精神力和枪支,个体实战能力甚至可能强过这个时代任何的骁勇将士,可是……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战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病入膏肓的表现。有时候是病菌与病菌的战斗(五胡乱华与南北朝),有时候是药物与病菌的战斗(隋唐),甚至有时候……是□□与病菌的战斗(清军,李自成与明末朝廷)。这种情况下,对错是非远不是可以分辨清楚的事情,善恶黑白也不是一场屠杀可以决定的。
虽然这群人屠杀了白家兄妹所在的村子,但是也不能认为他们就该死,因为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杀人不是一种罪行,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甚至信念。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战争就是这样的存在。
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是因为白家村虽然死人众人,却大多都是一刀夺命,并没有虐杀之类的迹象。殷怜便想……这些人杀人,是有明确目的的。
加上这队军士本身训练有素,几乎可以称得上令行禁止,所以殷怜便没有妄下结论,直到她亲眼看到另一场屠杀。
那也是一个村寨,位处偏远之地,但是看上去氛围安静祥和,村人过得似乎也挺丰足的,从屋子的质量和外面晾晒的谷物上就可以看出。
村寨中人远远地听到马蹄声,看到那灰尘飞扬的景象时就明显有所警戒,但是还来不及关上寨门,就被一群骑兵冲了进去,随后就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
殷怜也见过战争,只是没有见过这样原始而血淋淋的战争。
她飘在空中,有一瞬间甚至拔出了枪,考虑自己要灭掉这队骑兵需要耗费多少时间,但是事实上,这冲动也只是一瞬间,殷怜就收了枪,强制压抑住了冲动。
她本来应该有法子可以让这群骑兵折在半路的,只是到底心存犹豫。可是若是此时动手,她是绝对不可能跟这群人正面对抗的,最多只能白白把自己折在这里而已。
所以殷怜睁大了眼睛,强忍着对于屠杀的憎恶,眼睁睁地看着这群人把村民屠杀了个干净,然后取走了他们所有的粮食和药草,等回过神来,却现自己两只手的手心都被指头给掐出了血痕。
她还是不够冷漠残酷,也不够冷静果断。
若是她足够冷漠残酷,就可以视大屠杀而不见,淡然对待,不去干涉这个世界的因果规律;又或者顺应自己的想法,直接为白家兄妹复仇,早早设陷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