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位夫人一一服,道“李夫人,您的长子才能出众,性情温雅,李姐也是娴雅孝顺,七窍玲珑,京中想必多的是羡慕你的人。您若是能在报纸上谈谈自己教导子女时候的一两件趣事,引他人也能有所思考学习,岂不是变相为朝廷培养了栋梁?”
又对另一位女子道“朱夫人,您这一身妆容打扮,简直是精妙之极,可若是只在深宅之中走动,能看到的也不过就是寥寥十数人。可若书于纸上,却可让人知晓,您的美貌远不仅仅只是容貌,还是一种智慧。到时候京中争相学妆,您的一举一动便都是流行的风向。”
许多人被她得心动,却还有不的犹疑,道“可报纸不是看了就弃的东西?”
殷怜便笑了笑,道“若是大家不喜欢报纸,也可以做成册子。不过这并非重点——其实不管是文章也好,报纸也好,重点都不是印刷的形式。比如有些烂俗的画本,就算是印成了书,许多人还是看完就随手弃了,甚至有些不看完就随手弃了。可若是喜欢的作家的文章,即使印在报纸上,也多的是人愿意把这些文章剪下来,集结成册。”
有位夫人道“可人家那都是文笔卓然的大家,才有许多追随者,我们写些家长里短,化妆美容,真的会有人看吗?又有谁会这么无聊,特意来买这样的报纸看呢?”
殷怜道“许夫人这话就错了。家长里短,化妆美容,又如何不能是世事学问呢?有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校你们亲手教育子女,本身作的就是纸上得不来的学问。古人写家训,写教子的文章,写得好的是能流传千古的。教育这种事怎么能是家长里短的无聊事呢?而古往今来,哪个朝代的女子不化妆?这世上有谁不穿衣?既是衣食住行,教育传家的文章,为何不能流传千古?”
不少人都动了心,纷纷问了这报纸要怎么办。殷怜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既然来时有心要开出版社,准备工作肯定是做妥当聊,这时候就跟她们一一道来。
李来希看到这里已经是眉头轻挑,表情复杂,结果继续看下去,却是神情凝重了许多。
只见文件上,殷怜借着组织许多夫人姐一同办报纸(杂志)的事情,联络上了局长夫人,然后又联系了其它好几位夫人,其中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刚好包括了李来希给的那个电话号码主人家的姐,怂恿她们一起出资,办了一家香水工坊。
中途的时候,殷怜还送了警察局长的夫人和姐一套制造极为精美的首饰,却又状似有意无意地表示这套首饰不如她被攘窃的那些,可惜警局迟迟没有结果,多半已经找不回来了。
对方自然询问了具体情况,知道事情经过之后,却是回去催促自己的丈夫重点彻查这件事。局长在家被妻女催促得焦头烂额,又不能直,只能暂且应付着。
李来希了解到这件事之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行了。让人去把东西还了吧,给她一个适当的结果。回头要是她办了厂,让老吴跟他女儿一起去探一探商品的具体情况,回来做一个详细的报告。”
殷怜这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是让人刮目相看。在李来希看来,这女孩刚接手家中的生意,虽然知道了解市场,对于实际情况却是毫无经验,到了京城脚下,既不知道打点关系,也不知道先找靠山。
警察的提点,本身是为了让她能找准自己的问题,主动进入李来希的掌控。没想到这样一句提点,却让她突然就开了窍,最后做出来的事情甚至出乎了李来希的预料。
虽然东西找回来了,殷怜却不再住在客栈。她在京中买了房子,虽然此时还在修整,却已经不打算再等下去。之后她又在附近买了个院子,作为出版社的办公地点,使用的却不是传统的印刷技术,而是一部稀奇古怪的印刷机器。
香水工厂却不在城内,而在郊外使用了其中一位贵族姐的一处庄子。正好庄子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