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自然不可能信他的话,但是看他一直敷衍,到底还没有继续逼问,揭穿他态度的不自然之处。他装作没发现一样地,对陈种道“总之三你要记住了……外面的世道不太平,可我们自家也不是好惹的。就这十里八乡,哪一家哪一族不是世代聚居,同气连枝?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我们不会让自家人轻易让外人欺了去,可若谁吃里扒外,那结果也不会比得罪了外面的人好多少。”
陈种心里一抖,一时之间很是动摇,差一点就想把事情出来了。可是心烦意乱之中,他的脑子里却始终还晃动着一个阴影,那是中州军队成群结队的荷枪实弹——乡里的青壮年对上其它村子或许确实还有些威慑力,可是比起真正的军阀又算得上什么呢?
这么一想,陈种的勇气便又都缩了回去。
太子这边收到情报之后,就有人恨铁不成钢地骂陈种“这陈种也未免没种,白费了他这个名字!”
任先生却很是淡定,道“不过差一把火而已。普通老百姓而已,要真有这种杀伐果断,也不会被中州的推出来做这个靶子。这事儿得缓缓图之。”
之后他果然不急不躁,安排下来一系列的工作。陈种那头只派了几个人暗中敲边鼓,反而是季庚那头加大了火力——若非朝廷如今已经没有了威信,而太子又不方便主动出头,这事儿其实还可以更简单一些。
因为新闻的关系,南宜省这边的府衙已经接到了多次的报案,抓了好几个鼓动民心的家伙。大部分抓到的人都是被中州探子收买的普通地痞,但是中间也夹杂了几个比较有分量的暗探。任先生正在试图顺藤摸瓜,通过这些人抓出中州潜入南宜省的间谍,砍掉姓李的一根爪子。
这个过程光靠太子手下的人是做不到的,毕竟他还只是太子而非皇帝,目前也只在求学过程之中,并没有担当什么正式的职务,在南宜省虽然有一定影响力,却不好直接命令官员按照自己的意思行动。
他只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宛转行事。
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儿。
这个时间段的夏国,朝廷的声望其实已经低到了极点。南宜省地处南方,环境富庶,又有太子这几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监视,已经算是比较政治清明的地区了,但还是免不了官员贪污,官吏欺压百姓,豪强巧取豪夺的事情发生。
如果从上往下直接施压,效率是高了,但是难免不会有人借题发挥,甚至过度发挥,趁机欺压和剥削百姓。如果发生这种事,那一开始太子还不如不管这件事,伤害反而要一些。
夏国如今整个政治体系都是烂的,皇帝不管什么事情,更沉溺于享乐。“摄政王”在整个朝内都安放了爪牙,甚至把堂堂太子随便安了个名头流放到南宜省来。他倒是确实比皇帝能干一些,可是这位王爷的心思也不在政务上,考虑更多的还是争权谋利。因为军阀横行,摄政王本人也不太把这个名义上的“太子”放在眼里,倒是没有对他痛下过杀手,回京的时候也多数会摆出一副好叔叔的虚伪模样。
加上南宜省历代的人文氛围使然,这边的几个势力在几番较劲之后,最后倒是都选择了支持太子,目前可能是整个夏国本身最为平和的地区之一了。
但即使如此,太子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目前糜烂的官僚系统之中,而更愿意以计谋而非权力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而事实证明,殷怜提出的几个建议都极为切中核心。
季庚的名单出来之后,陆续有人找上门来确认名单上的人是否自己的家属或者只是同名者,还真被太子发现了好些身份符合的对象。他把这些饶情况通过报纸进行跟踪报道之后,顿时激起了很多乡镇的激烈反应。虽然不是每一个乡村都能看到报纸,可若真有本地人陷在中州甚至命丧他乡,还是很快就会被同乡把消息带回去。
这就导致这次新闻传播的范围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