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却只让宋缺去担任谍首,这是何等的大材小用,这难道还不是坐拥宝山而不知自?”
孟轲三言两语之下,说的刘秀是羞愧难当,他自以为能知才用才,却没想到也有看走眼的一天,
刘秀心中又有些庆幸,自己发现的还不算晚,否则宋缺这等大才,若是长期得不到重用的话,难保不会心生芥蒂离自己而去,所以决定等宋缺回来就重用他。
得知了宋缺这位大才的存在后,刘秀且并不感到满足,继续问道:“除了宋缺之外,孟师可否在举荐一些良才给我大楚?”
孟轲也知道刘秀的处境有多不容易,于是思量一番后回答道:“司隶原邑人先轸,乃兵家弟子,同修兵儒两派,老夫曾经教导过他一断时间。
先轸此人文武双全,并且深谙用兵之道,擅於分析天下局势,精於作战上全方位的布局,殿下若能得其辅佐,胜得十万雄兵。”
刘秀大喜过望,能得孟轲如此之高的评价,足可证明这个先轸是多么的不凡。
“此人如今在何地?本王立即派人去请。”
“先轸如今正在江夏。”
“好。”
说着,刘秀就尊卑往外走,可走到一半有折返回来,厚着脸皮说道:“孟师,还有吗?”
孟轲哑然失笑,继续举荐起来。
“河北郭家家主郭威,上马能统军,下马能执政,曾在桓灵时期担任冀州刺史一职,后因党锢遭到罢黜,一直闲赋在家。
秦军征讨河北之时,袁绍三次征辟郭威,皆遭被其所拒,因而惹怒了袁绍,强行抄了郭家,而郭威也被下狱。
后来大秦一统河北,郭威虽被释放出来,但家产却被大秦充公,郭威心中不忿,不愿效力于秦,于是南下荆南避难。”
听到郭威曾担任刺史之时,刘秀心中止不住的狂喜,要知道整个楚国只有两个刺史级别的大臣,况且郭威还是桓灵时期的刺史。
“孟师,这个郭威如今在……”
刘秀的话还没说完,却被孟轲个给打断了。
“楚王别急,郭威虽有才,可却并不是老夫要举荐之人,老夫真正要举荐的是郭威的义子,柴荣。”
“柴荣?”
刘秀顿时眼前一亮,兴奋道:“可是那位名震江南的柴荣?他竟然是郭威的义子?”
郭威是五代后周太祖,他死后却并未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了义子柴荣。
柴荣成了后周第二位皇帝,才让后周真正发展壮大了起来,而他在军政都有极高的建树,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要不是柴荣因病过早去世的话,一统天下的必定是柴荣,自然也就没有赵宋这个耻辱的朝代了。
柴荣和郭威一样,都是随机百召的人物之一,并且依旧被植入成了郭威的义子,在江南之地有着不小的名声,曾多次拒绝过孙坚和刘秀的征辟,也正是以为如此才给刘秀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没错,柴郭两家乃世交,可郭家不幸遭了难,柴荣被郭威抚养长大。
柴荣是我儒家最为杰出的弟子之一,不但精通儒学,对于兵法也极为擅长,极具天赋,只需稍加磨砺,定可成为一代名将。”
听到孟轲如此推崇柴荣,刘秀却苦笑道:“可是柴荣已经拒绝过本王的征辟了。”
孟轲却不以为意的笑了起来。
“只要柴荣没有出仕,殿下你就还有机会。
殿下既然无法直接收服柴荣,那何不改变一下思路呢?
柴荣是个孝子,楚王殿下若能收服郭威的话,则柴荣定会随其义父一同效忠楚国。”
刘秀恍然大悟,原来孟轲之所以提郭威,是想让他通过郭威却收服柴荣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