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加大了对隋国残余份子的排查力度,以此来加强大秦对凉海二州的控制。
除此之外,李靖还对凉海二州的二十万秦军,重新做出了如下的部署和安排:
蒙恬率六万大军镇守海州七郡;
李茂贞和徐荣各率一万大军镇守玉门关和阳关;
龙且率四万大军坐镇西凉四郡;
李牧率三万大军回援汉中。
至于李靖自己,则亲率五万大军坐镇大兴,主持对凉海二州的梳理消化,以及对二十一万战俘的整训收编工作。
李靖在伐隋之前,曾预测过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却唯独没想到杨广会疯狂到颁布解羌令,而这一举动也让秦隋之战的规模升级,隋方所出动的兵力总数竟达到四五十万,也让秦军光是俘虏就抓了足足二十一万众。
秦军这一战伤亡过十万,虽说其中近半伤愈后能回归军队,但这个过程显然会有点长,李靖显然不可能干等下去。
二十万秦军足够镇守凉海二州,但后方的关中和汉中,目前的兵力状况并不充足,而蜀军却还依旧在汉中和大秦对峙。
所以,收编降军,补充战损的空缺,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
李靖和部下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对二十一万战俘进行整编,并最终整编成十五万大军,恢复战前编制的同时,还能多出了五万兵力。
再加上伤兵回归之后,到时大秦在雍凉将会拥有四十万大军,足矣在守备雍凉的同时进行伐蜀了。
但这个扩军计划才上交上去,就被王猛和六部尚书给集体否定了。
以丞相王猛为首的朝廷高层,认为大秦如今的重心在东线,国家的一切资源调动,都要以灭亡魏宋明三国为主,不能在西线浪费太多资源,而李靖在西线打的虽漂亮,但也不能改变大秦的国策。
王猛只允许雍凉秦军恢复战前编制,不允许李靖浪费资源进行额外扩编,所以李靖也只能放弃放弃扩军计划,而对二十一战俘的整编也从十五万降到了十万。
不过等伤兵伤愈回归之后,大秦在雍凉将会拥有三十五万大军,也算是变相的扩军五万了。
就在李靖如火如荼的整顿海凉二州,以及收编战俘之时,西域局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杨爽能亲自率军前去接引高欢,就足矣说明西域联军败了,而且败的很惨。
哪怕有王贲这位名将在,西域十五国反隋联军,也还是败给了杨姬李三家联军。
如今二十五万五千十五国联军,已经只剩下十万人不到了,其中更是又有五国被打的直接灭国。
杨姬李三家联军的兵力却越打越多,目前已经膨胀到了十五万众。
王贲指挥着二十五万联军,却打不过杨爽拼凑而来的七万大军,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再加上在最后的大决战中还被杨爽射中了一箭,伤重再加上心情郁闷之下竟一病不起。
杨爽救回高欢之后,却并没有继续攻略西域,其原因有二:
一是不敢,毕竟二十万秦军还在凉海二州待着呢,杨爽若是不见好就收的话,万一把李靖召来,那可就是自寻死路了。
二是隋国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扩张,而是稳定内部不稳的人心,以及选出一个新的隋王来。
杨爽虽是掌握兵权最多的杨家宗室,按理来说是成为隋王的不二人选,但高欢、韦孝宽、宇文宪、长孙嵩、高昂、高长恭等将也都有兵权在手,未必还愿意继续为杨家效忠。
杨爽显然也知道这些,他现在一个不小心,隋国就有可能会分裂,所以自然是小心谨慎,他做出各种承诺,并且主动放权,以换取众将对他的支持。
在杨爽的一番拉拢下,韦孝宽和长孙嵩决定支持杨爽。
宇文宪因之前得罪过杨爽,不愿为其效力,于是率部投靠了暂时依附于姬昌的宇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