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谁是真正领头羊(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216 字 2021-01-29

胡笳说她回国后准备回人艺工作,继续从事舞台艺术。

在法国学了一大堆理论,有些不满足于表演了“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导戏,排一出好话剧,然后全国巡演。”

这真是一个亏钱的好主意,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舞台剧都是小众,真要干这个几年就能败光那两千万。

和珅和大人王钢目前二婚没多久,新婚妻子前两年去美国进修,学会了搞舞台音乐剧,今年回国后也像胡笳一样排了一出戏,目前仍在演出中。

据说还没出北京已经开始亏,在苏长青记忆中好像最终血亏了几百万,这个教材胡笳回国了可以去见识一下。

当然也有干成功的,比如陈佩斯,离开央视小品舞台后开始搞喜剧巡演,前后演了几百场,凭口碑和实力真就把钱挣了。

老朋友要干一番事业也不好泼冷水,回国后有的是人给她泼,泼到透心凉。

苏长青倒是好奇她再回人艺的决定“既然打算回去,当初何必辞职,请个长假不就好了。”

胡笳瞟他一眼“世事难预料,有什么区别吗?”

苏长青是故意说的,显得这事和他一点关系没有。

九十年代一度流行停薪留职,鼓励个人创业,干不好还可以再回去,也算是支持市场经济的一大灵活举措,运气好的话能为单位空出一批编制。

这一时期人艺的管理制度改变很大,招收的一大批演员,关系只是挂在那,并不用去上班,也没在剧院演过戏,胡军、陈晓艺等就是如此,每年交管理费就是了。

花钱挂靠的演员大多是冲着人艺的牌子,虽然长年累月在外面的剧组工作,但提起自己是人艺的还是有种荣誉感和归属感。

也有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等实际问题不得不挂靠,毕竟当时得有个正经接收单位才能落上北京户口。

而对于人艺来说,挂靠明星的名气也提高了剧院的声望,明星名气越大,给剧院交纳的费用也越高,创收是这个时代许多事业单位的基调之一,何乐而不为?

从人艺的这个转变也可以看出舞台剧有多冷,不然也没必要低下头赚这个钱。

胡笳不是打算挂靠,而是准备正经再入职,要走走得干净,要回也回得彻底,有些人一出生就实现了就业以及不就业的自由,她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胡笳的家庭隐私,诸如她妈到底死没死,苏长青并不关心,遛达差不多了,他很认真地伸出手“希望你的新戏能排成功,也希望有一天与四维再次合作。”

胡笳成熟了不少,如果是几年前一定会较真地掰扯舞台剧和四维没有合作的空间,现在只是微笑着握手“希望。”

所谓的成熟,也就是磨平棱角吧。

傍晚六点过后客人陆续前来,酒庄都地处偏僻,每年搞活动交通不便,波尔多市有专门的租车公司服务,将住在市区的外地客人一波波送来,结束后再接走,古堡外很快停了上百辆车。

除了当地一些名流,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酒庄老客户,一小半是东亚面孔,今天招待完了明天就在市里开订货会,祥云的人杂在其中苏长青也辨别不出来。

这是西方喜闻乐见的社交方式,并没有宗旨,都端着酒成群地聚集占据一个角落,海阔天空地漫谈。

赵庄主陪同下的阿佳妮绝对是全场明星,似乎所有人都有话想对她说。

苏长青离她远远的,免得应酬。

丁嘉洛已经联系好了祥云的人,七点时在三楼苏长青的房间碰面,这么一大群人里消失十来个是不会引起注意的。

不过苏长青还是提了要求“和他们说清楚,聚会控制在二十分钟内,不要就任何问题扯皮,也别问多余的问题。”

这次大家见面不是搞辩论的,这么高端的会议废话少说,只做最重要的决策,再说苏长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