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江东秋盟(1 / 4)

帝国吃相 牧尘客 5195 字 2020-10-21

陈旭眼神瞥了此人一眼,方才听人介绍过,此人名叫叔孙通,在江东算是一位大儒,门下弟子数百,传闻是孔子八世孙孔鲋的弟子,在鲁地儒生中名望非常高,江东儒家门徒都奉其为首领。

而叔孙通这个人在后世也并非籍籍无名之辈,似乎刘邦登基这货出了不少的力,从骨子里来说是反秦的,而且此人朝秦暮楚后又投汉,应该来说立场极不稳定。

不过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如此,华夏的传统就是尊王攘夷,诸侯一体但又分而治之,有能力的人会择明主而事之,儒家的信条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哪儿好就去哪儿当官发财,从一而终……那是不可能的,儒家信仰的就是实用主义,而不是理想主义,而这也正是儒家和墨家最大的信仰冲突。

项氏虽造反被始皇帝杀了个稀里哗啦,但其实楚地民间对于反秦复楚并非就完全被斩断根,相反同情项氏的人大把存在,其中就包括不少儒家门徒。

对待儒学,后世毁誉参半,因为在另一个时空,儒学自从被立为国学之后慢慢开始了扭曲变形,中国两千年发展,成也儒学败也儒学,由此造成了文化阶层的激烈争斗和争吵。

而在这个时空,儒学派系甚多发展也很复杂,而且儒家和法家门徒因为治国理念不合几乎是死对头,双方有些水火不容的地步。

文学院建立之后,大量儒家门徒被陈旭收编进入文学院参与各种诗书的整理和出版,由此渐渐安定下来,但那些本来就隐匿民间对大秦和法家抱有很深成见和敌视态度的儒家门徒其实也不少,这些人与六国贵族暗中来往勾结,形成了儒家的另一个派系,具有强力的反动派特征,尤其以鲁地的儒生为主。

这些人很有骨气,就像当初之安鱼梁和李斯尿不到一壶一样,治国理念的巨大冲突导致他们不愿事秦也不愿当官,依附于六国贵族和豪绅隐藏在民间宣扬自己的理念,东南诸郡尤其多,因为东南隔咸阳太远,皇帝和朝廷基本上管不了。

陈旭对这个时代的儒生没有偏见,相反还很认同。

至少从秦二世上台后胡搞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大秦崩塌的过程中儒家门徒没有给华夏人丢脸,为了推翻暴秦和达到自己理想治国的目标是实打实的撸起袖子操起刀剑上战场拼杀了的,并且毫不怕死的在兵荒马乱之中游走于楚汉之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帮助项羽刘邦快速建国,相反其他门派都没有这份担当,几乎全都偃旗息鼓没有任何动静。

如今项氏覆灭数年之后,在民间偃旗息鼓的反秦斗士略微有些抬头的架势,不过陈旭毫不在乎,因为反秦的两大斗帝……嗯,斗士团体都已经被他祸祸光了,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这些儒生其实也掀不起来大浪。

对于陈旭来说百家门徒其实都不是他需要的菜,他现在需要的是大量具有实干精神的新时代学者,以新的科学为体系,融汇百家学问和理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思想阶层,这样才能引领大秦平稳的往前发展。

大秦一家独大,百家争鸣已经不适合治国的需要。

作为显学最大门派的儒家,自然也需要进行一番改造,用荀子派系的理念作为主流,如今用安鱼梁执掌文学院收拢思想,那么孔鲋这一派系的儒生就必须要被慢慢打压下去才行。

陈旭脸色平静的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一下嘴巴慢慢开口“万事有因有果,本侯五年前化名来吴中,诸位莫非以为本侯就是前来游玩?”

房间内外瞬间安静下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哀叹楚地民生困苦,却无解之法,只能叹息掩面。当初,正是七国争雄之时,而民生之难,就在七国反复不断的彼此争斗之中,同为华夏血脉,同为炎黄子孙,但数百年征战苦的只有黎民百姓而已,刀兵之祸年年不绝,兵灾如虎苛税如蛇,君王一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