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子的体制,决定了什么样子的战斗力。 这不是后世才有的新鲜论调,而是在上古时期,甚至在春秋战国,便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实践论证了的真理。 上古时期,神权和王权共存,到了商朝时期,神权和王权的争夺就白热化了。商王和周王都不愿意让神权侵占王权,但是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周王吸取了商王的教训,并不直接冲突,而是将占卜的方式,也就是周易散布到了民间,破除了巫的神秘。 在打破了巫的镣铐之后,周朝爆发出来的生产力,采取的新体制,使得周朝延续了八百年。 大汉则是打破了旧贵族的禁锢,使得大汉有了三四百年的寿命。 这一点,山东多是读书人,自然不可能不懂。他们或许不懂的阶级的定义,但是他们能体会得到这些变化。 可是轮到他们自己来做的时候,却依旧喜欢给其他人带上镣铐,开始变成了阶级的形状。 曹军的体制,也就决定了曹军的战斗力。 曹军的核心力量,是由早期征募的百战老兵,前中期收拢的青州兵所组成的。 这些青州兵,对上中原其他地区的诸侯兵卒的时候,确实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由体制带来的。 其他地方的诸侯,是不容许『黄巾贼』生存的。 袁术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天下归依,结果到了后期又是天下叛离,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就有一个原因,汝南的乡老,不满意袁术和汝南的黄巾贼勾搭,即便是袁术表示只是偶尔吃点快餐也不行。 这种态度,在剿灭了黄巾之后,全天下歌颂皇甫坑杀有理,杀戮有道,可见一斑。 兖州对于曹操的反叛,除了曹操不给职位之外,也有曹操竟然敢去和青州媾和有一定联系。 同时,山东对于关中的恶意,也同样有一部分是因为斐潜麾下汇集了大量的『贼』,甚至比曹操还要更多! 西凉贼,白波贼,黑山贼…… 因此斐潜是个贼酋,几乎就是山东之人认定的事情。 之前曹操兵马横扫中原,击溃击败二袁,侵占青州徐州荆州,收编了其他诸侯的兵卒,改编了不少的部队。这些部队,虽然不乏精锐兵卒,可是相对来说和曹军核心相处并不是很融洽。同时较早的这些青州兵也让曹操大为头疼,屡屡在乡间掳掠生事。 因此曹军的体制,很明显就是有问题,但是有问题的体制,要到有一定外界压力的时候,才会暴露其弊端出来,就像是现在锁阳关之处,曹军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让曹洪吃了大亏。 是曹军的装备杂乱么? 并不是。 是老弱多而精壮少么? 也不是。 可偏偏和骠骑军对抗的时候,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占据上风的时候打得顺溜,一旦处于劣势的时候就是越打越是拉胯。 对于这些问题,曹操自己心中也是清楚。 不过,就光他一个人清楚,并没有多少用处。 曹操早期和袁绍袁术一样,是借助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势力而崛起的,所以身上必然不可能完全摆脱世家豪强的烙印。这一点,他或许是受到了袁绍的影响,走了袁绍的老路,等到曹操自己发现有些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是很难改变了。 除非割肉换血…… 布局谋划之前,曹操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可是真的施行之后,曹操却没有辗转反侧了,他的枭雄本质体现了出来,按照制定的计划次第行事,冷眼看着自己一手卷起的腥风血雨,心中没有半分的怜悯心软。 曹操很早的时候就想要改制了。 荀彧一直都不同意。 曹操对于荀彧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到了最后,曹操还是没扯破脸。 可是现在,由不得荀彧再推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