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基础工作就绪(2 / 2)

观溪一梦 宁轩公子 2829 字 2021-03-17

西汉前期,以黄老之学为尊,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影响后世的封建主义的主导思想。

自从汉武帝以来,诸儒言论,自董仲舒以下,无不附会天变灾异来反对暴政,要求德治。

他们拥护封建统治,但希望有德代失德,并不拥护一姓常存。

他们同情人民疾苦,但着重在劝告朝廷,并不同情农民起义。

所以儒学始终是适合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学说,同情人民是有限度的,拥护封建统治则是绝对的。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

前一四零年,汉武帝即位。召集全国文士,亲自出题考试,并亲自阅卷。

重用《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并下令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学从此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公孙弘是个狱吏出身的儒生,汉武帝为了提倡儒学,前一二四年,擢升丞相,封平津侯。

公孙弘前,丞相皆为列侯贵族,公孙弘出身贫士,竟得封侯拜相,《公羊》学因此成为最行时的学术。

凡是士人和官吏,必须学习儒经,才能得到任用或升迁,儒学独尊的地位更加巩固了。

鉴于这些客观上存在的事实,公子只校订了一部老子的《德》《道》经,写了十几篇文章。

车宁以为不够分量,一心想要给公子打出名望来。

私下找马静组织姐妹们,结合计算机里的资料,重新校订了《诗》《礼》二经,印刷千部,通过商人运作,在京都散开。

那些达官贵人才开始并不当回事,后来却被小辈用二经中的言语怼了,才慢慢去收集这书来看。

纸张与印刷本就是新鲜事物,内容又正中各位大家下怀,更有甚者,搜到一部,便直接进贡。

一时之间,京都之上,无人不知公子之名,却无人识得其人。

车宁这一弄,不仅仅是使宁轩公子李文名满京堵,更使得纸、笔、墨销量激增,眼看就要解决了山中财力问题,众人皆是喜笑颜开,干劲十足。

更有多情后人夸此女智慧与美豹并存,题《寒梅》赞道

独抖枝头雪,悠然对晚亭。

芬芳非本意,玉骨不胜情。

公子在山中,再有本事也是一县之力,更何况汉昌是山地居多,产粮有限,每年都为粮发愁。

其实势力并不大,吴颖手上的人手有限得很,钱财粮草更是少得可怜,自然是无法从京都探得知这些消息的。

公子在山中还沉醉在这“快速发展”的喜悦之中。

可是孰不知福祸本身是相互转换的,能力配不上威名,德行配不上财力时,祸便不期而至。

(第一部第一卷到此总算写完了,旨在交代主角李文从穿越后的昏睡不醒,一无所有且还是黑户的情况下,如何一步步地走过来的。使后面的内容,看起来不至于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