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喜逢关羽(2 / 3)

观溪一梦 宁轩公子 3075 字 2021-03-17

公子定睛一看,还真不错,长得那个水灵,全然不似个落难女子,倒像是豪门千金。

便有心成全关羽,笑着对她说“你坐关壮士边上吧。众姐妹都有不同的受伤,没人能照顾你的,加上他手臂受伤,行动不方便,你帮着夹夹菜吧。”

关羽看不懂这些个礼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又受人之恩,也不好多说什么,几次是欲言又止。

公子看出了些许道道,便说“吃饭喝茶,酒就不能喝了,有伤在身,莫讲什么礼仪,杀了快十个时辰,跑了二百多里山地,大家都累了,先吃饱再说。”

又叫柳妈吃饭,还不忘了叫柳妈给几位伤重的夫人夹菜添饭。

“阿姨,为什么每次吃这十大碗都是一样的菜,还都撤掉吃过菜的碗四个。第一个碗不撤,第二,三,四撤下,第五个碗换第一个碗,不知是何意?”

堂屋中两大桌子人吃饭,外面不家十来桌,好热不闹,吴颖见每次吃这所谓的大席都一样的菜,便问柳妈道。

柳妈笑道“这个是有讲究的,说来就话长了。”公子也言,虽是汉昌人,却不知个中来头,便让柳妈讲其详因。

柳妈便详细的解说起来,原来农村的酒席喝酒时是只有凉菜不上热菜的。

一旦开始上热菜就一个接着一个上了,中间加上一些汤,就像流水一样,因而也叫水席。

讲究很多,狗肉不入席,那个应该是与信仰有关。

瓜类不能入席,因为在汉昌方言中“瓜”有人死不在,或完了的意思。且“瓜”字可释为“孤而无子也”。

又有“梨檀不上屋,桃李不登筵”之说,因为桃李音谐“逃退”,梨音同“离”都不宜入席。

当然只有做寿酒则可用桃子,因为有“寿星捧桃”之兆。

面条也只有寿筵可入正席,以喻长寿。夫妇同寿用二、四大碗盛面条,谓之“丛面”。一老做寿,则用各客一小碗面条,谓之“散面”。

各种大席除三鲜汤外,其他菜品都必须事先备好上蒸笼,开席时才取出加汤加盖面。

席间每上一道菜则由跑堂人给客人添一次酒,直到上鱼才不再添酒。

又因旧时谷米为艰,逢灾荒年头正府每每严禁烧熬(糖酒),买不到酒,办酒席则以药用桂子煎汤代酒。

当今天岳是家家乐业,则再也不用添酒和用替代品了。

撤席,便是边吃边撤碗,若是喜事,一、三、五、八、九、十不撤。

若是白喜事,父母只去世一个,便要撤头碗,撤掉第一、二、四、六道菜的空碗。

若是父母皆不在,第一、三、五碗称为三个头,三个头全撤。

吃菜时成品字形置碗,二四六七随便撤一,上主菜是才上饭,吃到最后桌上便留有六道菜。若是要用其他菜代替,白喜事席面上的百叶与笋一般不换别的菜,此二菜是为孝菜。

柳妈讲完这些,又对公子道“车宁夫人说有贵客上门,我才开的大席,在这里,开大席便是最高规格的接待餐了。”

关夫子对公子作揖,又对柳妈和众人道谢。

众人用餐完毕,上过茶,公子便与关羽闲聊。

公子听说关羽性傲,便试着问“壮士下山,原是访主,既然到了我营中,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何不共携前尘?”

公子遇着大名鼎鼎的关公,自然是欣喜若狂。

昔闻刘备,得五虎将而三分天下,现如今自己一个小小的县令,若得关、黄二位将军相助,还有张氏三兄弟加黑子,怕不比五虎将差,看谁还敢来期负汉昌?

公子也知道夫子甚傲,强留是没有用的,所以用言语来试关夫子。

要说关羽不嫌他李文这庙小,怕还真只是一句空话。

可这一小小的县令,前番不惜与长沙太守为敌而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