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灾人祸(2 / 3)

观溪一梦 宁轩公子 3165 字 2021-03-17

公子不信,命人暗中查之,还真是那么回事。

公子问车宁,车宁也说,长沙情况也差不多,这年代,有粮就有兵,上战场丢性命都不在意,更别说让其劳作了。

新到的我们无条件给粮,外面的人口,没饭吃的,第一个就想着投这里来。

这下真的该公子头疼了,总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抢地来养人马吧?怎么办呢?

阮远见公子愁眉不展,问其因,公子说清后,阮远道“我有一个办法,可化目前困境,不知可行不可行,你看看吧。”

公子很无奈,只好依阮远之计行事,让皇帝推行好的农业政策,给天下百姓一口饱饭吃。

遂向帝表“送水车样一个,并安排数人去教学。”帝收水车之样件,大为好奇,命人试之,封了去教学之人一个小官,将水车留在宫中做园林之用。

小欧哥发回情报,公子听罢,无可奈何,长叹一声,又表“愿在成都平原和江南推广新种。”

各郡皆以为是唐王要夺其地,联名拒之,并且还编了许多无中生有的罪名朝唐王头上安。

张让联络众常侍道“唐王远在江南,出兵能打,作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武力,理应保之,若让其没落了,我们能用的兵就没有了,试问谁会折自己的剑断自己的枪呢?”

众常侍皆深以为然,便齐到圣上面前讲唐王是如何的大公无私,这班朝臣是如何的无耻。

帝听后默不作声,暗思道若是天下全仗他唐王之名,这如何了得?如此下去,必成天下只知有唐王而不知有朕的局面。

于是拟旨一道,训斥唐王一番,处理完后问张让“亚父以为朕之处理如何?”

张让笑道“万岁爷英明。”

又附耳嘀咕一番,君臣相视一笑,帝曰“如此甚妙,有劳亚父了。”张让退,君臣散。

不久收到训示的圣旨,车宁见公子诸多行动均失败,便坚定了武统天下的想法,在各地设关卡,来回盘查。

并报与公子说“一个体制都烂根了,你若想救之,试问公子与华佗比如何?”

公子叹道“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车宁道“制度摆在那里,不是谁一个人能改变的,就算文武如你唐王,也不行。”

公子望着窗外,沉思良久,突然开口说道,那就别节外生枝了,还是走武统的路吧。

原本是想做两手准备的,可是形势不允许,别无他法。

给他们都不要,就不给了,给我多加关卡路检,严防新技术新产品外流。

车宁将设卡情况做了个详细介绍后说“就算是如此,但可能还是有种子流出。”

公子叹息道“也罢,能卡就卡,卡不住就让他流吧,小众的流失,也不会影响大局,再说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能造福一个是一个。让小欧哥探一下中原灾区的情况吧”

唐王面对灾情,那也是自身难保,更是无力面对中原大面积的灾情。

每每收到情报,又见大批逃荒的人南下,众人心中无限感慨,可又能怎么样呢?

除了收留那些逃过来的人员,还能做点什么?

发表诉到京都,有如泥牛入海。到次年立春时节,小欧哥来报,说是中原很多地方都百里无人烟。

公子听闻后,久久不语,数月不乐。有多情后人题《立春有感》叹曰

初晓灾情史卷中,此番亲历便昏懵。

依稀炮竹迎春日,人物萧条市井空。

公子心里明白,三国混战背后隐藏的是人口危机,一阵乱打,国内人口锐减。

想来巴郡太过遥远,鞭长莫及,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以长沙为依托了。

综合考虑之下,又电令柳劭睿、黄忠迁一万户到长沙,将原有军户和建设兵调数万人进山区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