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三少正带着人在追杀着零星的唐军来解气,罗过见状大怒,一紧手中的戟,左右横扫,上下翻飞,杀出一条道来,跃马过去,抡戟便取那胡家三少。二人一见面就谁也不服谁,一个要报仇雪恨,将一路天山雪云戟法杀招用尽,招招皆往死里使劲;一个见其骁勇,心中不服,将那天龙戟法尽捡凌利的使。那是招招摄人魂魄,式式暗藏杀机,直杀个天昏地暗,杀个日月无光。两边士兵各自列队欢呼,喝彩之声不绝于耳,叫好之声连绵不断。
二人大战三十合,将周边助战的小兵小将挑杀个干干净净,变成了二人的战场。此时那胡家三少心中有气,又是连番厮杀,便感到气力不继,手上便有点乱了,想着要寻脱身计。罗过是有心立功,越杀越来劲,这时高下便分,心底时刻防着他逃跑。
胡家三少大喝一声,跃马使铁脊蛇矛猛刺,欲逼罗过回防,好脱身回城,那罗过见他来得凶悍,也不做声,用戟朝外一挡,也不刺他,却是用戟往回收,这戟勾住那铁脊蛇矛,用力一带,欲将那小子拉过马来,下欲使个生擒的手段。
胡家三少岂是被人生擒之人?自是奋力来争,罗过一夹马,那马进了几步,罗过顺势朝前送戟,眼看那戟直取胡家三少的面门,那胡家三少也是真有本事,一个后倒卧于马上,便躲过这一戟。
正当两马交会之际,罗过取锏在手,一锏打去,那三少便抽剑来挡,可罗过小蛮子有双锏,见有机可乘,便马缰也不提了,戟也不要了,胡乱一搁戟,抽长锏没头没脑的就是一锏,正中那三少的背心,那三少没防到这一手,被一锏打得伏马吐血。
有副将在傍边见三少中招,吐血伏马欲逃,便使枪来拦,两马不在一条线上,那副将心生一计,将枪插入三少马前地中,手抽刀在手防那三少拼命。那三少马被枪挡,翻倒在地。可那三胡家三少也真是了得,在马要翻之时,在鞍上一使劲,人腾空而起,将蛇矛朝那副将头上砸去,副将自知不敌,用刀一挡,借势滚下马来,摔得一身疼痛,加上身上甲重,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二人一战,虽是为时不久,可太史慈掉转马头又到,一戟下去,那胡家三少已无可避之地,只得弃了那副将,横蛇矛硬接,之前已经受伤,此番如何接得了这借马势的一戟?
但见其虎口开裂,血流不止,用蛇矛驻地不起,罗过心中不忍多造杀戮,驻马道“地上的小将听着,降了唐军,吾当保你不死,少不得金带一条,带着众人过安心日子可好?”胡家三少哪里肯听,破口大骂,罗过见主将不死,那些兵便不降,又要死更多人,便策马过去。
那胡家三少用全力来接这一戟,实际他上已是强弩之末,无力再战,被罗过一戟震掉他手中的蛇矛,罗过的戟前月牙划过他的咽喉,躺在血泊之中,罗过还没看清他的死貌,便有抢功的士兵割了其首级装入皮袋之中。罗过此番大战胡三公子,让敌对双方看了不免胆战心惊,皆道是罗过乃是中华好儿郎之缩影,更有多事后人题《英雄儿女》赞曰
少年气概几人知,且看疆场横戟时。
自有英雄安社稷,指麾貔虎上旌旗。
那城中守将,在城楼上观战,便发兵来救,可是这等他下了城楼,上得了战马,领得兵来,城外早已结束了战斗,罗过收了降兵,列阵相候,守将看到城楼上发来的旗语,含泪回营向郭太报军情去了。
那郭太在帐中听了大惊,瘫倒在帅椅之上,久久不能起身。心中不知道这如何是好,便决定用当年打董卓的那一套,坚守不出来对付唐军,于是便高悬免战牌,等着唐军去取城,这边便亲自带人加固城防工事,制作守城器械。
这边三将各自收了降兵,加起来约一万五千众,唐王便命太史慈收之,愿意当兵的当兵,愿意去江南的跟自己回江南,不愿走的一人分五十金,十斤粮。
罗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