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资产打包转让是件麻烦事,
简单一点来说呢,就是,首先总行下达通知,各位各位,有冤大头出没,要对不良资产进行打包了啊,有垃圾要处理的速来!
然后下面的分行支行闻风而动,鸡飞狗跳。
这个包怎么打呢,一般来说有大有小,正常的十户一包,当然也可以更多,
鉴于这次收购方是个非常少见的冤大头,民安银行便要求按三十户一包来进行操作,然后进入执行阶段,
第一步是分行筛选各家支行的不良贷款,确定组成资产包的不良贷款名单,这时候各家支行就要抢破头,力求自家不良贷款进包,这样就可以减少不良率嘛,
但有时候支行又要和上头的分行讨价还价,不肯把某些资产卖掉,大概是觉得自己还能再抢救一下。
可是资产包也是有要求的,毕竟收购方不是笨蛋,你要跟超市卖特价水果一样,全弄些垃圾货色进包,人家也不乐意买,
所以该退步还是得退步,弄个五分优质三分平价两分垃圾的资产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也都能说得过去。
确定名单后,有不良贷款进包的支行就可以开始干活啦,
干什么活呢?
就是对要转让的这笔不良贷款债权进行估值。
银行对不良资产估值会有两个价格,一个外评价格,一个内评价格,
外评价格当然是外评公司给的估值,内评价格就是银行自己评估的价值。
这时候重点就来了,
所有的估值都必须基于详尽的尽职调查,毕竟这是折价变卖银行资产,一旦涉及损失,就必须要求支行对最终形成的结果负责,
可以说估值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要斟酌推敲,确保是有依据经得起内审外审各种审的。
说句水深的话,银行放贷时候的尽职调查,跟这种打包出售资产的尽职调查相比,连提鞋都不配!
然后,尽职调查完了便是估价,
咳咳,这里必须要说一下,
尽职调查归尽职调查,务必上下左右各查九代,要多清楚有多清楚,
但是,尽调不等于估价,尽调只是为估价参考依据,银行内部会有一套价格计算方式,比如扣减资金成本或者乘个变现系数(看,猫腻儿在这里!),形成银行最终的内评价格,
这时候外评机构也会基于尽调资料,给出外评价格,
两个价格如果相差不大,便取个平均数,如果相差很大,就要领导开会集体审议用哪个价格体系,
当然,在定价的过程中,内外也会保持沟通(猫腻儿又来了)。
本来到了这里之后,或者说在尽职调查的时候,银行就会寻找接包的资产管理公司,咳咳,以及内部客户,进行转让消化,
但这一次不用,有了彩虹基金这个超级冤大头,民安银行只需要做好前面的工作就行。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金融危机初现苗头的时候,银行就已经开始整理不良资产清单,
尤其是一部分还算具有潜力的优质资产,比如带有地皮的工厂,带有房产的商户,带有地皮或房产的某某某,都早已经完成尽职调查,并进入总行不良贷款清单,就等着找受让公司接手,
只是这段时间不是金融危机么,好多资产管理公司都吃得撑不过来,其他公司则不敢乱花钱,所以被出让的不多,
直到现在!
双方一签完合同,民安银行就了老长老长的一份资产清单过来,
并且丢下一句话,不着急,后面还有!
见到这份资产包清单,秦雨就跟在超市购物似的,看上了就丢进购物车,
“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嗯,这个也要,这个这个这个……”
陈阳在一旁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