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风棠琢磨了下,道:“我觉着跟吃食没有关系,应该还是那药性上来需要时日,而且,病症反反复复,应该是在跟药性较劲儿。”
“接着喝药,好生调理,等到明年开春暖和了,大妈的病应该会好一些。”骆风棠道。
杨若晴点头,“嗯,应该无大碍,今个就过年了,要是等到初七以后病情还是没有明显好转,咱就带大妈去县城的医馆治疗。”
“甭管咋样,咱都要治好大妈的病!”她道。
骆风棠满眼感激的看着她,道:“我家晴儿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
杨若晴笑了,“啥呀,这是为人子女该做的事。虽说大妈并不是我的亲婆婆,可她是大伯的妻子,咱的大妈呀。”
“咱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何况大妈对咱,对咱孩子,那也是掏心挖肺的好。”
在骆风棠的帮助下,这接下来的菜烧得很快。
今年过年就家里这五个大人带两个小孩子,所以杨若晴不打算烧太多的菜,烧八个菜取个吉祥寓意就差不多了。
等到骆铁匠过来后院喊骆风棠取烧香的时候,年夜饭得菜几乎都快要烧好了。
“就剩下一碗红烧鱼了,你跟大伯去烧香,等你们烧香回来咱就可以开饭了。”杨若晴道。
骆风棠应了一声,起身舀了一瓢水洗了把手,便风风火火跟着骆铁匠去了前院。
临走的时候,还把骆宝宝和大志带着一起过去看热闹去了。
两个孩子过完年都六岁了,要去蒙学,在这个时代的庄户人家,六岁的孩子跟现代那些六岁的孩子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时代,六岁的孩子能带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能挖猪草,还能烧一家人的饭。
当然了,那饭菜仅指那些穷苦人家的饮食。
赶上杨若晴这边烧的这些菜,六岁的孩子是肯定驾驭不了的。
他们爷们带着两个小的出门后,杨若晴全力以赴的烧最后一条鱼。
这种用农家大灶,用柴火烧出来的鱼味道是最好的了。
这可远比现代那些用电磁炉,煤气灶烧出来的鱼味道好多了,鲜味儿全都托出来了。
想到大妈王翠莲是最喜欢吃鱼的,而今年是肯定不能吃,杨若晴不免有些惋惜也有些心疼。
不过没事儿,她为大妈准备了一些其他适合她吃的菜。
“晴儿。”
拓跋娴突然过来了。
“娘,我在呢,咋啦?”杨若晴一边煎着锅里的鱼,不让它们破皮,一边回应着拓跋娴。
拓跋娴的脸色不是很好。
“娘,你咋啦?咋这副样子?”杨若晴又问。
拓跋娴看了眼杨若晴手里正在烧着的鱼,欲言又止。
“娘,有啥事就说啊!”杨若晴催促了句。
拓跋娴道:“我还是不说了,不吉利。”
杨若晴也是醉了,既然您老人家觉得不吉利,那干嘛又要跑来灶房说半截留半截呢?
“娘,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也没啥好顾及吉利不吉利的了,快些说吧,到底啥事儿?”杨若晴往锅里添了水,盖上锅盖子开始进入焖鱼的环节。
“是不是跟我大妈有关系啊?”杨若晴接着问。
拓跋娴点点头。
“我大妈咋啦?”杨若晴赶紧问。
拓跋娴道:“先前我去她那屋子看了一眼,原本是打算她要是渴了什么的帮她倒点茶水,刚好赶上她在咳嗽。”
“我看到她咳血了……”
“咳血?”
杨若晴一紧,下意识就要出灶房。
突然想到锅里还在焖鱼,她对拓跋娴道:“娘,这锅里的鱼你先照看下,我去看看大妈!”
……
王翠莲的屋子里,杨若晴刚到屋门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