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走街串巷卖豆腐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乡下地方,有什么营生?不过是迫不得已。
他读书少,在私塾读了两年,就没读了。
为什么?
因为老杨的父亲死了。
老杨的父亲,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为了谋生,去了香城的亲戚那里。
亲戚是开武馆的,那时候香城正是各个武馆争夺势力的时候,经常有人上门踢馆。
踢了馆,就有了名气,就可以收徒收学费。
所以,很多初出茅庐的武师,就会去找一些稍微有名气的武馆去踢馆。
老杨的父亲,也就是杨志的爷爷,当年去了香城没半年,就被上门踢馆的人打成内伤。
抬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是走不了路了。
在家躺了几个月后,老杨的父亲就没了。
留下杨志的奶奶一瓢眼泪哭光。
那个年代,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谈何容易。
老杨也是排行老二。
老杨的大哥杨国华,他倒是幸运,赶在父亲死之前结了婚成了家,单独出去住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搬出去单独成家了,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用管寡母和两个弟弟啊。
老杨的父亲之所以去香城给亲戚的武馆打工,就是为了给老杨大哥攒结婚钱。
香城确实好挣钱,半年就攒够了钱。
只可惜钱够了,人也走了。
当时老杨才八岁,下面还有一个三岁的弟弟杨国留。
大哥杨国华比他们大十岁,成家时已经是十八岁了。
成家没多久,老杨的嫂子也怀了孕。
所以老杨大哥也无法照顾家里。
成了家单独出去住的,有十足的理由和借口不管家里。
所以老杨的妈,哭光了眼泪之后,就让老杨从私塾回来,不再读书。
回家干什么?
照顾弟弟,干农活,上山砍柴去卖!
老杨一直砍柴卖到二十岁,才攒了点钱,拜了个师傅,学了磨豆腐。
那个年代的学徒,没有工资、不包吃住,还要供养师傅,交学费,还要熬。
每天伺候师傅吃喝拉撒,挨师傅的打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图什么?
图的就是师傅能够教他真材实料、真本事,这样可以自立门户。
再说了,人家凭啥教你?教会师傅,饿死徒弟。
也就看老杨可怜,而且说好了,出师之后,绝不和师傅争地盘,那老头才肯教的。
老杨一一答应,卧薪尝胆,好不容易才熬到学会了一手磨豆腐的本领。
从那之后,他就天天挑着两箩筐豆腐走街串巷,倒也结了婚、养活了寡母和一家老小。
顺带着,还帮自己的弟弟杨国留——也就是杨志的三叔——成了家。
磨豆腐,需要每天晚上提前泡好豆子,到了凌晨三四点,就要开始起来磨豆,等到做成豆腐,天已经晓白。
到了这时,老杨就挑着两担豆腐出去,等到太阳偏西,豆腐也卖完了。
要是天气好,就会先卖一桶豆腐花。
但是豆腐花不长做,因为不好卖。豆腐花只能算是零嘴,没那么多人买。
不过,别看这卖豆腐听上去好像是上不得台面的营生,但是苍蝇腿也是肉。
靠着卖豆腐,一分钱一分钱地攒,攒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直到五年前,他才攒够钱,建了这所四房两厅的仅有一层高的楼房。
又直到两年前才给大儿子杨军成了家。
建房花了2000块,大儿子结婚花了1500块。
那1500块里有1000块外债还没还清,那是他自己大哥借给他的钱。
所以现在他真的拿不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