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我针对的从来不是少林,而是整个佛门(1 / 3)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4059 字 5个月前

第414章 我针对的从来不是少林,而是整个佛门

丘神绩虽然准备暖心地送英国公回府,但也没有急于一时,先去让画师将金仁问描述的朴正恩相貌画,再去牢房内和李敬业谈心,了解一下国公府内的情况。

李彦则看向徐管事之子:“不知徐郎君在寺中的法号是?”

僧人双手合十:“小僧法号智行。”

李彦问道:“你是何时下山的?如今少林寺情况如何了?”

智行小心翼翼地看了看他,叹了口气:“自从三纲被贼人所害,我少林寺就一蹶不振, 下山的师兄弟越来越多……”

李彦很清楚,少林三纲被害其实不是关键,再换三位便是,最重要的还是从少林中搜出了许多通缉要犯,后来押入洛阳时,又因为崇佛百姓的阻扰, 狠狠出了一次名。

佛门的信仰难以动摇, 寺院香火很快恢复往昔,人们选择性地遗忘那件小事, 继续礼佛纳捐,以求福报,但区区一个少林寺的声名就臭了。

少林寺咎由自取,李彦对之毫无同情,见智行随叫随到,以为他也是下山中的一员,问道:“你接下来准备去哪家寺院落户?”

智行顿了顿,不太愿意说,又不敢扯谎,低声道:“小僧不愿背离我寺, 此次下山,还是为了走访各户, 推行我少林的信钱。”

李彦脸色沉下:“少林寺也准备放贷了?”

后世少林寺参与到房地产行业, 惊掉了不少人的眼球,其实大可不必,那只是回归初心,因为古代佛门寺院,就是最早开办放贷业务的地方。

各地的寺院在民间是有信任基础, 积攒了很多香火钱之后,又看到百姓有借钱的需求,于是大发慈悲,取之于民,贷之于民。

需要借贷的百姓,可以用房屋、耕地等物作质押,由于相信欠寺院的钱不还,是要遭报应的,只要能还上的,都会努力还上,实在还不上的,僧人们只能含泪收下他们的土地。

所以各地寺院的土地才会越来越多,少林寺从得李世民赐田,到后来唐朝灭亡,所占据的田地几乎翻了一翻,其中可能就有借贷业务的获得。

而发现这位李阁领明显不悦,智行惧意更甚,却不动摇:“李阁领, 我们寺中已无香客, 那些大户子弟也不再拜师, 若无信钱之利,寺内就支持不下去了……”

李彦很清楚这是屁话,少林寺有良田百顷,佃户众多,怎么活不下去?顶多日子不如以前那般富足罢了!

当然,由奢入俭难,正是生活质量的变差,才让寺内留下的僧人愈发忍受不了,走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人不想离开,也生出了跟别的寺院学习,推行信钱的想法。

但这件事他确实没有权力阻止,因为这并不违背大唐律法,沉吟片刻,淡淡地道:“你们发的信钱,能比得上公廨(xiè)本钱吗?”

这个年代佛门在放高利贷,官府也在放高利贷,各州官署备本钱,选择富户向他们放贷,然后收取利息,用于支付官员俸禄堂食等开支,年息也不高,就是本金的百分之百,选到了人,不借都不行。

最初的目的是想着从富户身上争利,但等到了历史上的开元年间,已经基本转嫁到了民间百姓头上,“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和王安石变法里面的青苗法有几分相似,只是士大夫阶层受损后会大闹,百姓被剥削则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智行闻言脸色惨变:“我少林寺的区区信钱,岂能与朝廷的公廨本钱相比?”

李彦道:“今年公廨本钱的分派刚要开始,少林寺就使信钱,不是与朝廷争利么?”

说来也可笑,为了防止寺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