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李世民在对待其他的问题上可以很果断的处理,但在面对着观音婢的儿子时,李世民的举动却是充满了矛盾。
如果李世民想要维护李承乾,让李承乾成为接班人,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李泰圈禁。
从此隔绝李泰内外往来,不让李泰参与任何政治甚至经济上的事情。
毕竟在华夏政治正确终究比经济利益更加重要,为了李承乾顺利接班,直接牺牲到李泰就是最好的办法。
甚至等到了李承乾登基之后,等到政局稳定,兵权在手,再把李泰放出来,那么李泰也就只能管经济了,想要插手别得东西,有得是既得利益者在虎视眈眈的盯着。
如果李世民想要看两个兄弟公平竞争,那就这么不管不顾,任由两人进行养蛊,那最后的胜出者,自然而然继承一切,成为这个国家新的统治者,李世民什么都不用管。
但李世民在接班人问题上,就是这般优柔寡断,完全不像他作为开国君王时候的果断。
他总是既要也要,历史上他对于李承乾一次次的失望,最终态度偏向了李泰。
而李泰明明快要成功,但偏偏自己虚伪的一面被揭得干净,所以让李治成功捡漏。
而李世民选择李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治上位,不论李承乾,还是李泰理论上都有活下去的可能,但是李泰上位的话,那么他的其他儿子活下来的可能就太低了。
只不过,这一次让李承乾与侯君集接触,让李承乾去掌握一点点兵权,除了希望能够稍微提升一点点李承乾的实力以外。
却也未必没有李世民在李泰的身上,感受到那么一点的失控感觉。
毕竟李泰这次所展现的出来能力,对李世民来说是闻所未闻的。
这就仿佛是自己当初直接一战擒两王,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统一了北方时面对在长安莺歌燕舞的李渊一样。
哪怕李世民比李渊心胸更加的开阔,气魄更加的雄伟,自身也更加讲感情。
但身为帝王哪怕在内心实在是不愿意直接拿下李泰的情况下,却也会本能的给自己找一层防御墙,稍稍的隔离开自己已经有些完全看不懂得李泰。
这防御墙,能也就只能是李承乾,自己需要李承乾作为自己与李泰间的缓冲。
否则,若是自己直接与李泰对上,说实话,李世民自己怕都会有点疑惑,以后在朝廷上怕不是都要听着李泰在内政上的指挥棒吧,对于君王来说,没有比这更令李世民头疼了的。
说实话,李泰把那份税收送出去时,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及给与太子压力。
但实际上却在无意间把;李承乾已经直接提出了局,现在李泰的对手盘已经换了人。
至于李承乾,在这样级别的交锋之中,也只是作为缓冲地带作用的添头而已。
毕竟李泰的能力已强过李世民的认知范围,人类对于未知,终究是会有所忌惮。
就更不要说,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了。
哪怕对李泰容忍,但只要不能彻底看清楚李泰的手法,他就是会有疑惑与忌惮的。
就这一点上来说,李泰想要把这一件事情给讲清楚,李泰自己怕也做不到。
因为到现在为止,李泰有自己的经验,但整个过程来说,李泰还是照本宣科的操作。
李泰想要真的把自己的手法与操作全部讲明白,怕是需要写一系列的《资本论》《货币战争》《大国崛起》等等书籍,才能够把话给彻底讲明白。
要么李泰自己亲自的掌管一个千万人口以上级别的经济体,然后从更高角度去观看这个经济体的发展。
花费十年到二十年的时
间去把整个经济体摸索清楚,再花费十年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