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写出这种文章,被皇帝点为状元都不为过。
最后只能用这篇文章在诗词上面,只能算不错来反对。
但这话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管是前朝还是大周,乡试和会试一向更重策论。
甚至在场进士出身,而且还基本上都是二甲头十几名进士出身的主副考官心里都明白,真做官后,诗词确实是小道。
靠着诗词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说的好听一点叫词臣。
难听点的话,会被大部分同僚说成是媚上。
但不管是好听还是难听,这种人一旦得到皇帝的喜欢,升官会很快。
可反过来说,嫉妒他的官员也更多。
所以官场上从前朝、甚至南宋开始,进士科策论的比重大于诗词。
以至于后来的考官们,慢慢形成了尽量不选最擅诗词者为会元的潜规则。
因为要是诗词好,名次又好,对本来就和皇帝在争夺权力的整个文官集团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当然,你要是在诗词上狗屁不通,又说明这人没真才实学。
所以说科举的路上,运气确实很重要,因为主考的主管思维往往会占据绝对作用。
这天甄老太妃病重的事,早已经传遍京畿。
时间也到了会试快要公布成绩的时候。
ps:一万两千字发完,求首订、求订阅、求月票啊,各位大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