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爷爷,那广场下面埋了不少人吧?”我故意这么问,是想唤起老洪的记忆。
“他们……他们全都死了,埋在了一起,我瘫了后不能再去看他们了,不过……不过用不了多久,我就去陪他们。”
老洪说话语速很慢,而且三句话得有两句毫无价值。
无奈,面对这么大年纪的老头,我知道着急也没用,只有继续引导。
“当时鬼子不少吧!”
“鬼子?对!鬼子——好多的鬼子,怎么杀都杀不完。”
老洪忽然双眼瞪了起来,死死盯着左侧的墙角,好像看到了十分可怕的东西。
我下意识顺着他视线望去,只看到墙角。
“我们杀了好多鬼子!血……血都染红了鞋面,我们戳破他们的肚子,然后我用木棍挑出他们的肠子……饿了后,还吃了他们的心肝。”
听得我头皮一阵发麻,不过也可以理解,在那个时代每个华夏子女严重都是国仇家恨。
“老洪爷爷,死了多少鬼子?他们尸体呢?”我继续问。56&29233&30475&2007056&100&100
老洪似乎比刚才清醒了不少,说的话也更能听明白了。
“几百个吧!”老洪浑浊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听我提到鬼子数量,顿时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他又回到了那个短兵相接的战争时代。
“他们全都被我们扔进了一个大窟窿里。”
“大窟窿?什么样的大窟窿?”
“地上忽然冒出来了——当时鬼子用迫击炮打我们,结果地上就冒出个大窟窿,我记得大窟窿里有很多人骨头,什么样的都有,有的还被青铜链子锁着。”
刚开始,我还听得有点头大,什么又是迫击炮,又是大窟窿,可听到后面也就恍然大悟了。
他的“大窟窿”应该是迫击炮恰巧炸开了古墓,而他所说的很多人骨,有的人骨还用青铜链子拴着,应该指的是古墓中陪葬的人。
自古以来,帝王甚至大官贵族的陵墓必有陪葬,可以是器物、牲畜,还可以是人,用人陪葬称之为殉葬。
在古代,殉葬是一种压迫百姓的手段,也可以被称为是人殉,主要在汉代以前。
殉葬的人可以是墓主人的妻妾或者是奴仆,当墓主人死后,这些人都会被送到陵墓中,以各种方法杀死。
在商朝时期,殉葬的人大多是奴隶,到了秦汉开始用俑来代替人,就比如秦兵马俑、汉兵马俑。当然,不是说没有活人殉葬了,而是收敛了一些。
辽代的时候,殉葬再次盛行,辽太祖去世后,有一百多名大臣为其殉葬。
殉葬可以说是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明朝明英宗时才被废除,也就是说朱元璋时期仍在使用殉葬。
不过这种用了几千年的习俗不可能一下子就灰飞烟灭,在清初时仍有部分在使用。
辛亥革命后,严禁殉葬,但还是会有个别人买儿童殉葬,当然到了这个时代就属于个例了。
对于前秦时期“人殉”的了解大都是通过考古发掘,但明朝前期却有十分详细的记录。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在明太祖驾崩之后,陪葬和殉葬的人多达40个,而殉葬的就有38个,换句话说就是这38个人全部都是被杀死的。
明代的殉葬方式基本都是自缢或者绝食。
比如为明成祖殉葬的嫔妃,她们先是用餐,而后带到殿内。在殿内有几十个小木床,小木床之上便是绳子。嫔妃”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这些殉葬的人,大多都是没有子女或者是地位比较低的嫔妃,朝廷在她们死后会给她们的家人一些报酬,最常见的就是追赠谥号。
只是想不到江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