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托云堡新篇:抚恤英魂,重整旗鼓,共铸辉煌"(1 / 2)

大唐不屈战魂 高小欠 1224 字 4个月前

在晨光初破的托云堡外,将士们正紧锣密鼓地清理着战场,每一份努力都是对胜利的致敬。苏婉萍儿以她的智慧与贡献,赢得了十匹上等绸缎与一百两银子的奖赏,而方堪、张猛、何其中等勇士,则因他们的勇猛无畏,各自收获了一百两银子及丰厚的牛羊肉。贾云麓、赵立淮等将领,更是因卓越表现,被赐予了双倍的银两与物资,彰显了李晔将军对每位将士辛勤付出的认可与感激。此次战役,李晔麾下的每一位将校与兵士,皆因战功而获得了应有的封赏,士气高昂,人心凝聚。

战场上,满目疮痍之中却也蕴藏着丰富的战利品。突骑施人遗留下的兵器、甲胄、箭矢、旌旗堆积如山,更在营地中发现了大量的牛羊肉与马匹,这些都是对唐军英勇作战的最好回馈。李晔深思熟虑,决定将这些战利品合理分配:一部分用于嘉奖有功之臣,一部分作为对牺牲将士家属的深切抚恤,以慰英灵;最后一部分则作为疏勒镇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即将离别的托云堡,李晔心中满是对防御力量的忧虑。他深知,孙庆宇的重伤使得托云堡的指挥权出现了空缺,而新来之人难以迅速适应环境。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高景轩,这位新晋的昭武校尉,以其卓越的才能与坚定的信念,成为了托云堡最合适的人选。

“景轩,你乃我大唐之栋梁,本将军欲将托云堡暂托于你,并留下四百精锐,以资防守。虽知此举或有大材小用之感,但突骑施贼影未消,唯有你在此,我方能安心离去。待叛乱平息,本将军必为你寻一更广阔的舞台。”李晔的话语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高景轩闻言,心中激荡,他深知此任之重,却也毫不退缩:“将军放心,只要我高景轩一日在托云堡,突骑施人便休想踏入安西半步!”这份坚定的誓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临别之际,王石其更是满怀感激之情,向高景轩表达了深深的谢意,承诺日后定当厚报。而高景轩,心中却已有了更远大的志向——他渴望在未来的征途中,继续为大唐的荣耀而战,为将军的麾下再添辉煌。

次日,当李晔率领大军缓缓离去,高景轩站在托云堡的城墙上,望着远方,心中既有对未知挑战的期待,也有对大唐未来的坚定信念。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高景轩微笑着对王石其道:“毕老哥,你我皆是李晔将军麾下的同袍,战场之上,自当视为生死兄弟。此等相助,乃分内之事,不足挂齿。”言罢,王石其沉默片刻,深深一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转而对苏婉萍儿,高景轩温和地劝道:“公主,请速速返回吧。想必镇守使府内,您父王正焦急等待。作为游击将军,您肩上责任重大,需多为李晔将军分忧解难。”苏婉萍儿虽心有不舍,却也明白事理,只得嘟囔着应允,临行前不忘叮嘱高景轩定要前往疏勒镇相聚。

孙庆宇苏醒后,被士卒抬至面前,面容虽显憔悴,却依然努力展露笑容:“景轩啊,我在这托云堡守了近十年,未曾想竟是因伤重而得以离去。这托云堡的未来,就交给你了。”高景轩郑重承诺,定不负所托,让孙庆宇安心养伤。

接过堡主之位,高景轩首当其冲便是处理阵亡将士的后事。面对众多牺牲者,他毅然决定集体安葬,并亲自监督在山间挖掘大墓,竖碑立传,以示缅怀。六百将士整齐列队,为逝去的袍泽送行,场面庄严而肃穆。

夜幕降临,高景轩在正堂召集伙长以上将领,共商要事。他首先提及奖赏之事,强调有功必赏,以服众心,要求各部上报立功名册。随后,他话锋一转,谈及抚恤与安置问题,言辞恳切,情感深沉。

面对贾云麓等人的质疑,高景轩耐心解释:“诸位,我们虽为边塞将士,但亦有家人牵挂。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不仅是对他们牺牲的认可,更是对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