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想骂海婴一顿,但话到嘴边了,却吞了回去。
半晌,她才说:“你把它恢复原样。”
海婴望着母亲的脸,短短的几十秒中,仿佛有十几种复杂情绪汹涌而过。
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做错事了。
母亲的要求,虽有挑战,但得做到,不然母亲即便不说教他,也会伤心一阵子。
于是,海婴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他望着一地零件,深呼吸,凭着记忆和对于结构的理解,一块一块组装起来。
从阳光正暖,到日暮倾城,海婴终于将留声机完整地拼了起来。
他屏气凝神地拨动了留声机的按钮,悠扬的音乐瞬间充满房间,海婴内心雀跃极了,高兴地欢呼出来。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克服的“重大”困难。
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他开始拆一些结构复杂的物件,诸如缝纫机之类。
每每拆完,都能再复原。
伴随着自信心的增长,海婴对机械物理的喜爱也更为强烈。
但眼下,时局动荡,生活拮据,海婴并不能接受正规且系统的教育。
好在,鲁迅去世前嘱托许广平要带着海婴迁入租界,于是他们搬入了霞飞坊。
在那里,海婴受到了顾均正、巴金、吴克坚等人的指导,学业上并未过多荒废。
但许广平和海婴宁静的生活,却又一次被打破了。
1941年,白色恐怖四处蔓延,作为鲁迅遗孀的许广平被捕入狱,遭受了电击等重刑,被关在狱中整整76天。
回到海婴身边时,她膝盖上全是乌青,基本不能走路。
当她再次见到儿子时,却是满心忧虑。
她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遭遇不测,自己的儿子又没有一技之长,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加上同一时期,海婴的哮喘又严重起来,学校也是去一下,不去一下。
为了让儿子未来可以养活自己,许广平决定给海婴请一个家庭教师。
然而,这一举动在别人看来却别有深意。
诸如“鲁迅的家眷过于溺爱孩子”,“恐海婴不能长成鲁迅那样的人”之类的言论,不绝于耳。
这让年满12岁的海婴,深刻地感受到做名人之子的沉重。
原以为,风波过去,一切都会平息,但没想到,这些声音始终充斥在海婴身边,持续终生。
因此,从海婴懂事起,就在努力走出父亲的光环。
他想要活成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愈加强烈。
1945年,胜利的曙光普照着每一个中国人,海婴也身处其中。
可许广平却没有因此感到丝毫轻松,她更焦虑了,因为此时的海婴已16岁。
为了让海婴有一技之长,许广平便跟海婴商议,让他去夜校里读个会计之类的专业。
海婴听从母亲的话去听了几节课,觉得自己实在没兴趣,就偷偷跑去旁听了一节无线电课。
课上老师给他们发了一堆零件,让大家装配收音机、发讯机等物品,这个课程,令海婴心中一亮。
跟随心之所向,海婴转到了无线电专业。
不过几年的学习,海婴就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考取了当时颇难到手的无线电执照,并兴冲冲地在家里的房顶上架起了天线。
彼时,正处解放前夕,风声正紧,海婴身份特殊,国民党对这一行为异常重视。
有一天,有位民主人士去海婴家里做客,提醒道:“你还在玩无线电啊!”
听着意味深长的话,怕累及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