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
在滚滚浓烟中,一支流矢飞来,射中了刘康祖的颈部。
刘康祖猝不及防、倒在地上。
军士们立即上前抢救。
可是锋利箭尖穿透了他的咽喉。
正是所谓的一剑封喉。即便是后世外科高手也回天无力,更遑论当时的条件。
刘康祖即时气绝。
一代猛将就此陨落。
——敌军人数十倍于己方,宋军本来就落在下乘;
——遭遇大风,敌方火攻,局面更加被动;
现在,主将又战死了…
——宋军将士们的情绪再也绷不住,开始溃散。
刘康祖部八千军士,几乎全遭屠戮,逃生者寥寥。
胡盛之、王罗汉被俘。
楚闾誓不投降,被杀。
王罗汉在押送途中,带着枷锁逃脱。
拓跋仁命人砍下刘康祖头颅,送呈皇帝拓跋焘。
他又把宋军所有战死官兵的头颅砍下来,垒成京观。
……
其实,刘康祖与拓跋仁血拼时,臧质、王方回、梁坦几位的队伍,也在从不同方向赶回寿阳途中,确实距离尉武戍并不远。
只不过,那时传讯手段有限,他们都没得到刘康祖部被围困的情报,因而没有刻意朝尉武戍方向急行军,前去救援。
以至于刘康祖部被团灭,他的队友们也不知道。
刘康祖是主动被魏军围困住的,他好像也没有想过传送消息出去。
刘康祖与魏军的死磕,为其余三路人马赢得了时间。
他们趁这个空档,赶回到了寿阳。
*****
刘铄得知拓跋仁大军攻来时,除了下令几位将军立即回援,同时要求周边居民坚壁清野,全部搬进寿阳城。
他还派出军士执行焦土政策,焚毁所有视线内的东西。
刘康祖部虽然全军覆没,但臧质、王方回、梁坦三路人马的到来,极大增强了寿阳城防御力量。
拓跋仁与刘康祖硬拼,损失了一万多人。
他率领不到七万骑兵来到寿阳城下,看着巍峨坚固的城墙,以及城墙上的坚甲军士,无奈摇了摇头。
他记起皇上说过,硬骨头不好啃就绕道而行,迅速南下为重!
水战、攻城,这两样不是鲜卑骑兵的特长。
还有,即便是魏军擅长的阵地战,自己八万骑兵对阵不到一万宋军,己方折损也那么惨重。
要是与这寿阳城死磕,拓跋仁感觉,自己这六万多人拼完,也不见得能拿下寿阳城。
还是不要搞了。
绕道!
拓跋仁大军绕开寿阳南下,沿路的小城就没寿阳那么好运气了。
无数小城镇,广大乡村……都遭到魏军无情洗劫。
拓跋仁一路南下,抵达江西镇。
江西镇在后世安庆附近。
长江总体是东西走向,但在后世的九江那个地方,长江拐向东北方向。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处开始,直到建康,这段超过1000里的长江,感觉更像南北走向。民间称其为“横江”。
江东、江西,就是相对于横江而言。
读史书时,常有江东、江西的说法,就是以横江划分地域。
比如提起项羽,就说他失败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
意思就是:项羽及手下三千死士,故乡都是横江以东的江南、淮南。他们都死了,项羽没脸独自回家乡。
拓跋仁首先抵达江西镇,实现了魏军饮马长江的愿望。
……
拓跋仁绕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