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刘义康企图夺取自己的皇位继承权。
但刘劭心里有自己判断:那不过是父皇找借口而已。
刘劭年长一些后,身为储君,他也经常琢磨国家、朝廷大事。
他身边的谋臣也不少。
大家对皇上的治国思路和成就,都一致交口称赞。
但对皇上看人用人、分析战事的水准,都很不以为然。——虽然大家不敢明说。
对檀将军如此,对裴将军如此,对亲弟弟彭城王也是如此。
不过,此时身为太子的刘劭,嘴上只能违心回答:“儿臣以为…儿臣觉得绝不能姑息!”
“好。太子之言甚合朕意。”刘义隆转头对江湛道:“江爱卿,你理解太子意思了吗?回头你通知中书舍人严麝,让他到安成郡去看看原彭城王吧!”
江湛抱拳答道:“微臣遵旨。”
于是,新年过后没几天,安成郡传来消息:原彭城王刘义康自杀身亡,时年43岁。
……
魏帝拓跋焘与宋帝刘义隆,两人年龄相仿,登基时间也差不多。
身为南北对峙两国之君,二人注定是一生的死对头。
二人相隔几千里,经常通过交换国书、写信等方式打嘴仗,互相讥讽、踩踏。
如今,两人隔江相望、近在咫尺,自然都不会放过撩拨对方的机会。
此时,刘义隆的心思是:老子误信了王玄谟的话。以宋国现有实力,想击败魏国,没有可能;
魏军骑兵很强、非常强!
但是,在淮河一线挡不住你,老子不信在长江一线还挡不住你。
现在,你拓跋焘没有水军,怎么渡江?只能望江兴叹!
退一步讲,就算你有水军。
你那在山旮旯水塘里练出来的水军,与老子在大江大海里练出来的水军能比吗?!
拓跋焘此刻的心思是:通过这次反击,基本搞清楚了,只要是冬天,魏军跨过淮河并不太难。而跨过淮河后,抵达长江非常容易。
但,魏军也就是抵达长江北岸而已。
登陆长江南岸,现在还是魏军遥不可及的梦。
还有,魏军这次没带辎重、粮草、补给全靠抢掠。
面对长江天堑,攻不过去,那就必须快些退走。
黄河~长江之间被自己扫荡一遍,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抢夺了。
而且,在黄河~淮河~长江之间,还有几个钉子户城池在宋军手里。它们随时可能对魏军发起反扑。
此地相当危险,不宜久留。
——这是拓跋焘的强烈感觉。
他觉得,魏军已疯癫了一把。现在要做的是唬住、稳住宋国皇帝刘义隆,让他不敢立即反攻。
然后,老子尽快率魏军撤离。
二人各自盘算着。
拓跋焘远来是客,自然要主动些。
他派人给刘义隆送去骆驼和名马。并提出和亲请求:请刘义隆将小女儿嫁给自己孙子拓跋濬。
刘义隆派使者田奇到瓜步城,给拓跋焘送去山珍海味、江南果蔬。
拓跋焘当着田奇面,拿起黄柑就吃。
魏军侍卫阻止皇帝,提醒当心有毒。
拓跋焘笑道:“我到建康来,不仅仅为了建功立业,更想与宋国结下姻缘、长期和睦相处。对宋国皇帝,我应该信任他。”
接着,拓跋焘指天对田奇道:“请你回去向宋主转达我的意思:如果宋主同意联姻,缔结和平盟约,我答应永不侵犯宋国一丝一毫。”
田奇对拓跋焘恭敬行礼。
回到建康城后,田奇把拓跋焘的意思转达给刘义隆。
刘义隆召集群臣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