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卢循尚未败亡的时候,桓玄的堂兄弟桓谦就曾经趁乱来攻打江陵地区。”李世民讲述道。“当时江陵的百姓很多人都心怀其他想法,并没有打算为东晋效力,而是和桓谦互通有无,其中甚至有不少百姓主动悄悄为桓谦通报城中的动向,为桓谦提供情报支持。”
“后来,桓谦战败,刘道规杀了他之后,从他那里搜罗出来许多书信,这些信件都是江陵的百姓、士卒写给桓谦的,可以说是通敌的绝对证据。但刘道规为了安抚民心,根本没有去查看,而是直接全部烧毁。”
“所以,江陵的百姓由此感念刘道规的恩惠,一直没有听信流言?”李承乾道。
李世民点头:“刘道规做法非常高明,由此让江陵所有百姓自觉自己受到了恩惠,不能再度反叛。”
当然,这其中也有着其他的考量。比如,大家回想,自己之前悄摸摸地和桓谦来往,想着桓谦是不是能够打下来江陵,但是结果桓谦失败了,还死了,还把大家和他沟通的信件落到了刘道规、朝廷的手中,这根本就不靠谱啊!
现在,他们如果再和徐道覆悄悄来往,那之后徐道覆是不是也会战败,然后再把大家的把柄、罪证落到刘道规、落到朝廷的手中?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要是真的这样,他们两次悄摸摸通敌,那可真就是没活路了。
——因为这一重考量,所以大家老老实实地,不搞什么小动作,也是有可能的。
卢循在雷池战败后,连长江一侧都不想守了,而是想要直接退回广州。
但是,刘裕已经猜到了他的想法,在卢循退兵的时候,刘裕便派遣了建威将军孙处带着三千人,从海路出发,前去进攻卢循的大本营番禺。
这个时候,卢循还在江陵地区打转,先是尝试进攻江陵,被刘道规击杀,又是偏师被江州刺史派遣的前锋军击破,甚至粮草路线都被断掉了。
刘裕亲自率军南下,刘毅镇守后方;听闻这个消息的南部的官府,也都纷纷动了起来。
原本被卢循留在南陵、带着五千士卒的部将范崇民,被王仲德等人率军击溃,丢失了南陵地区。
没多久,孙处带着三千人抵达了番禺附近,他趁着番禺守军防守松懈的机会,直接放火烧了番禺的水师,并且在当天就打下了番禺。
由此,卢循连最后的退路、自己的根基之地,都丧失了。
但是这时候的卢循也没有这个心情管番禺的事情——不知道他军中的消息渠道还是否通畅,能不能收到番禺被攻陷的消息,即使收到了,也只是让他越发焦虑、心情更加恶劣悲观而已。
雷池一战,其实本来不会这么快发生的。
刘裕本来打算屯兵雷池,等待机会,卢循则是宣称自己不打算进攻雷池、而是要顺流而下;但听到消息的刘裕觉得,这很可能是卢循为了让自己能够有机会跑路、逃到海中的说法。
于是,他先是派遣王仲德带着两百艘舰船去截断了卢循可能的进入海中的通道;随后,才与卢循展开了雷池之战。
卢循、徐道覆两人率先发动了进攻,刘裕先是让所有的轻便快捷的舰船出击,随后又派遣骑兵从西岸登陆,水陆夹击。
此外,刘裕的军中有着大量的弩箭,弩箭的威力极大,卢循、徐道覆的士卒完全无法抵挡。
又有当天的大风影响,卢循的水师根本无法正常作战,不得不停靠在西岸,于是,刘裕趁势发动火攻,加上西岸的骑兵冲杀,卢循和徐道覆大军惨败。
卢循战后,想要先撤退到豫章地区。
为此,他先是在左里(鄱阳湖口附近)设立了栅栏防守,并且做出了一副自己将要发动反攻的样子。
刘裕也率军抵达了左里,虽然卢循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