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生物酶制剂优化版 (更新完毕)(1 / 2)

向南缓缓将心神从“时光回溯”之中收了回来,心情颇为复杂。

在“元四家”中,王蒙的画代表由元入明的启蒙画派,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在华夏绘画史上,王蒙的地位就像李唐、赵孟頫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名家,他的结局竟然如此让人唏嘘。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将脑海中的种种情绪挥散而去,然后重新在脑海里“观摩”了几遍王蒙创作《秋山萧寺图》这幅画时,所用的技法与笔法。

王蒙最擅长使用的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所谓解索皴,实际上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

王蒙的解索皴笔笔中锋,寓刚于柔,用这种皴法画山石,笔法沉着稳健,墨色层次丰富,设色清淡,色墨互融。

而牛毛皴,这种皴法以细若盘丝、厚若牛毛而得名,此法着力表现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郁郁苍苍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点,用笔纤细飘动,层层编织,反复叠加,杂而不乱,密而不闷,乱中有其规律;用墨时,浓墨、淡墨夹杂而用,最后用焦墨提神;其点法最有特点,秃笔散点,有的苔点用笔扫出来的,或用笔肚点出来。

“看”到王蒙拿着毛笔或皴擦,或点扫,宣纸上逐渐呈现出繁密的画面来,向南也忍不住在长案上摊开一张宣纸,然后拿起一支毛笔来,跟着王蒙的笔锋,开始描摹了起来。

他当然不可能照着王蒙的样子,在《秋山萧寺图》真迹上直接接笔补画面,如此一代大家,稍稍动一动笔就值得他学习好长时间了,如果能够多学一点,自然是多学一点。

整整练习了一个上午,向南眼看着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只好暂时停止了练习,趁着这一上午都沉浸在王蒙的创作意境里,他也没有耽搁时间,调制好矿物颜料之后,提起画笔,就在几处画芯修补的部位,将残缺的画面给接笔完成了。

虽然无论是意境还是笔力等各方面,都比王蒙差了一大截,不过所幸的是,画芯上残缺的地方原本就不大,只是几块指甲盖大小的残缺画面,一般人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哪怕是资深鉴定师来拿着放大镜看,这处接笔的位置也很容易忽略过去,毕竟向南调制颜料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和原画上残缺之处几乎没什么色差,要真找出差距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秋山萧寺图》画芯接笔完成了,这幅画就算基本完成修复工作了,向南没有动它,依然让它贴在纸墙上等着晾干。

摘下口罩喝了一口水,向南稍稍歇了一会儿,又在工作台前坐了下来。

接下来,他要修复的就是那件清乾隆款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

这件如意耳尊碎得很彻底,向南昨天在拼对粘接的时候,可也是花费了大心思的,一般的修复专家前来,就算能将它粘接成型,那起码也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行。

他将这件如意耳尊摆到面前来,仔细打量了一圈,然后取来电动打磨机,就准备开始进行打底处理。

……

金陵,文物修复研究所。

现在已经是暑假了,金陵大学里,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离校,只有一些准备考研的、下半年就已经升入大四的学生,还留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埋头苦读。

窗外树上不停扯着嗓子喊“知了知了”的蝉虫已经影响不到他们紧绷的神经,只有大四毕业后就业的紧迫感,像一根悬在身后的隐形的皮鞭,不时地抽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啃着书本上的知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