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不同的回响。
吃瓜群众的反应就是一个字——振奋!
春秋笔法,例无虚发!
谁都知道,春秋笔法刀下不斩无名小卒。
一旦进入春秋笔法的名下,那么恭喜你,你的大名就要远扬了。
同时,也怜悯你,你远扬的名,一定是臭名!
当然更多的是鄙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必定得报!
春秋笔法之下,不斩冤鬼!
当事三人,两个人精神一滞,似乎才意识到那个老头儿的存在。
在此之前,或者是因为视力不好,或者是因为心理上的回避,并没有往那个老头儿那里走心。
现在老头儿突然发话,还把那个许多人闻之丧胆的春秋笔法画龙点睛凸显出来,显然是来者不善!
这岂不让人心神不定六神无主?
只有一个人安之若素,把那个老头看作一个吃瓜群众,扫了他一眼,就不管了。
现场最高兴的是百里良骝。
老头儿出马,杀伤力方面,绝对一个顶俩!
这老头儿出场,其实就是一个偶然事件。
这个竞聘过程,原来没有他的,但是他听说选拔盟襄,就自告奋勇出席。
说自己的春秋笔法也触及到其它区级领导,或许他们也来竞聘。
如果最后进入决胜环节的人没有在春秋笔法下留下记录,他就不说话,只看热闹。
如果进入最后环节的人在春秋笔法下有记录,那么他就不能坐视不管。
他要为这个约盟盟襄把关,绝不能让老鼠屎混进汤锅。
他提及他已经看到太多的老鼠已经到这个汤锅里去洗澡。
如何还原整锅汤,让它回到原来清汤清水的地步,他不知道,目前也不操心。
他要做的,只是从现在起,就按春秋笔法对老鼠给予限制。
既然已经成为约盟的领导,尤其是人和署的领导,百里良骝自然会乐见其成,欣然同意了他出席。
现在听到他要发言,百里良骝才想起自己还有这柄杀手锏。
这老头不动如山,动辄地动山摇。
羞刀不入鞘,春秋刀一出,不杀两口子,绝对不会转头的。
百里良骝对于斩那么一两个人来说没有心理负担,只要留下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就行。
不过如果那个人过不了春秋笔法,那也是活该。
自作孽不可活,不是我不给你机会。
从百里良骝来说,他不在乎用那些有毛病的人,但是春秋笔法就不同了,它眼里不揉沙子。
“春秋笔法,刀下不斩无罪之鬼!”
老头儿一上来,就如同判官一样,一拍惊堂木,来了一句定场诗。
此处本来应该有衙役给他助威,今天比较仓促,就免了。
可是该有的威仪还是要有,于是老头儿就自己给自己助威打气儿。
还别说,他这一吆喝,还真吓尿了一些人。
可见,正如一位伟人明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比如,百里良骝就是一个不起作用的例证。
他在那里无动于衷,如同票友正在欣赏梅兰芳的拿手戏《霸王别姬》。
可是为什么是《霸王别姬》?
因为这个剧目比较应景。
这里的某人不但要别姬,还要别狗、别车、别房,所有的东西都要别了。
比那个项羽惨多了。
定场诗一念,孔毓良掏出一个本本,皱皱巴巴的,啪地一声拍在了面前的长案上,只手急速翻页。
翻到一定程度,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