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收获第一批滋香米(2 / 4)

山只好守在身边,现在只有自己能保护他们,那些改造人可不是省油的灯。

安安心心的过了一个热闹又平静的春节后,今天他等不了了,他要上山干活,空间里的滋香米再有几天就能成熟。

届时肯定能打开一个小光球。

对这个小光球,他可是期待已久。

于是,在他软磨硬泡之下,江爸江妈只好来到了别院居住。

别院在江林山的空间全景图里,有任何人接近都逃不过他的监视。

一大早,江林山就背着锄头上山干活。

滋香米必须尽快收获一批,作为种子。

他在省城郊区承包了3万亩地,村里的2千亩地也谈好了年后种植滋香米。

江贵发带着村民这几天都踩破了江家的大门。

江林山好说歹说,才让村民接受了收获三七分账的方案。

就是各家责任田租给江林山种一年,村民几乎不用怎么参与田间管理,主要是耕地和播种,还是每亩给5百块管理费,收成村民可以拿三成。

这三成交由江林山负责销售,销售所得,按比例给到村民。

有“精明”的村民一核算,认为收入没有当初种长乐一号高,提出了质疑。

江林山又被迫签订了“不平等协议”,保证收入不低于长乐一号。

假如最终收入低于种植长乐一号,差额由他补齐。

江林山对村民的谨慎和以利为先的思想表示理解。

换成他是普通村民,也会这么要求,无可厚非。

自己确实想着拉同村一把,不过还没取得村民的完全信任。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算盘,想要利益最大化,这很正常。

有三户说什么也不同意,非要自己种长乐一号。

可能是预感到接下来几年,世界性的缺粮问题很难缓解,自己种高产作物,收入会更好。

江林山也由得他们,本来就是合作商议,他们也没见过滋香米,更不知道这玩意吊高了卖,能卖到什么价格。

这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并不能说人家目光短浅,有的人习惯于看得到的、确实的好处,太合理了。

能有这么多村民愿意跟着江林山改种新型水稻,已经很难得了。

这完全是看在江林山回村以来没让大家伙吃过亏的份上,一个人能在村里得到绝大多数的拥护,可以说得上民风淳朴,睦邻友好了。

江林山统计了一下,省城郊外有3万亩,村里2千亩,共3万2千亩,全种上滋香米。

每年种半年,休耕半年,休耕期间种点绿肥,相当nice。

山上平整好的土地,不宜改成水田,没那个必要,他能种的东西多了去了。

实在不行,也可以进行休耕轮作,毕竟原本是荒山,就算他改造过,地力也不是很肥。

就这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忙到了元宵节。

神农空间的25亩滋香米终于成熟了,江林山意念一动,瞬间完成了收获。

堆成了好大一堆。

共收获62.5吨,平均每亩产量2500公斤,算得上惊人。

不过和神农玉米相比,又不算什么了。

同样是一亩地,按绝对产量来算,当然是长乐一号更划算。

可是玉米并不是华夏人日常的主食,常作为副食以及家畜饲料,或者进行生物酒精和其他食品深加工的原料,当然工业原料也用得到。

可以称得上全身是宝。

但是论华夏人日常的主食,仍然是大米和小麦,这个饮食习惯牢不可破。

不出意料,空间中一个小光球晃悠悠来到面前。

但江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