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75毫米M1榴弹炮,还需不远万里地从鹰酱国征集了一批大骡子,通过“驼峰航线”用专机运来。
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新型火炮的制造技术、材料水平要求高,华夏国的工业能力根本无法仿制,甚至炮弹材料的生产要求都难以达到,只能全部依赖进口。全面抗战爆发后,脚盆鸡的海军很快就封锁了华夏国沿海港口,外援路线阻断,装备和弹药补充无门。
宋鸿飞认为:符合国情的火炮必须是重量轻、分解部件轻,适用本土骡马,并且国内能仿制,炮弹也能自行生产。
然而,因为盲目追求欧美新式武器的先进性能,并且对未来全面战争的艰难局面预想不足,高层在选型时往往忽略了这点。
宋鸿飞感到他面对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要怎么把这些问题跟高层大人物们提出?
以他的资历地位,自然不好对国家方略大策评头论足,不能无所顾忌地直言不讳,不然就是“僭越”,对高层大人物们来说可就是大不敬了——就你能?我们都没眼光?
把上峰置于何地?让上峰颜面存何,威严何在?
那以后自己还怎么混。。。
穿越民国之烽火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