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再三,卡米卢斯终于下定决心先击退当面之敌,再行撤退!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卡米卢斯就立即行动起来,他派出传令兵,传达他的命令要求罗马军队面对来袭的敌军,立即按照三线阵型排列。由青年兵组成的罗马中队共十个,组成了最前列的阵线,是1200人;在他们后面的中线阵列,有六个壮年兵组成的罗马中队构成,共计660人;而最后一列则是由六个老兵中队组成,同样也是660人,光是这中路就总共配备了2500多重步兵。而在左右两翼,他也以相同的方式列阵。
罗马人这十年来一直按着新的战术不断的进行着战争,他们对此已非常熟悉,再加上之前已经以中队为基础、排列好了接敌的阵型,因此他们只需要将每个中队形成的小方阵相互穿插、靠拢、拼接,没花多久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绵延一里的巨大三线阵列。
卡米卢斯带来的军队共9000人,是重步兵,共75个中队,再加上被困的三个中队,一共78个中队,这其中有40个青年兵中队、25个壮年兵中队和13个老兵中队。在列阵中,老兵中队数量不够,他就用壮年兵中队代替。当列阵完成时,共投入了7600名罗马重步兵。
此时,他麾下还有12个中队,大多数为青年兵组成,他将其安排在他身后的第四列,当做预备队,在护卫伤兵的同时,也兼顾防备在后方游弋的戴奥尼亚骑兵和轻步兵。
他又将剩余的500多名罗马骑兵布置在阵列后方两侧,将1500多名轻步兵分散安置在第四列预备队之间,主要还是为了防备对方的骑兵和轻步兵。
在罗马人布阵的同时,戴奥尼亚第一军团的前进速度在减缓,在距敌200米时,整个大军停止了前进,并根据对方的阵列布置,迅速在做调整。
阿明塔斯将第一、第二、第三大队放在了前列,将第四、第五、第六大队放在后方,整个阵型的长度与罗马人的相差无几。
双方几乎是同时列阵完毕。
在相隔着200米的距离,双方士兵都在好奇的凝望和打量着对方。
戴奥尼亚普通士兵一身黑色,头戴有护颊的碗状蒙顶头盔,盔上有顶冠,有的没有帽缨,有的有或多或少的黑色帽缨,(这是根据军团士兵的服役年限而定,年限越长、帽缨越密,这就是老兵,其多数都为小队长),身穿黑色的单层亚麻胸甲,外罩着一层锁子甲(这是王国建立之后,逐渐实施的改变,和最初时的多层胶合亚麻胸甲相比,重量相差无几,但增加了防御的硬度,而且在行军时脱卸方便),腿下是黑色皮质胫甲,脚穿皮质凉鞋,左手持半人高凸面长盾,右手拿着两米长的刺枪,腰挂锋利的短剑,后背插着两根标枪。
罗马士兵同样是头戴护颊蒙顶头盔,头盔顶两侧插着两根彩羽,中间有马鬃式红色帽缨的是中队长。士兵身穿红色的短袖内衬,外套锁子甲,只有中队长是身穿着青铜胸甲,小腿套着青铜胫甲,脚穿皮质凉鞋,左手持半人高凸面长盾,右手是两米长矛,腰挎短剑。
罗马阵中,除了左、中、右三翼的旗标手各自高举着一面红色的军旗,上面绣着展翅的雄鹰,再没有其他的旗帜。而在戴奥尼亚的军阵中,分队旗、连队旗、大队旗有序的分布在各个小方阵中,围绕着中央的军团大旗迎风招展,旗顶上的神祗雕像金光闪耀,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煞是好看。
双方列阵完毕之后,整个战场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红色,双方的士兵们站立得如同威武的雕像,手中的长矛排列成茂密的森林,竖立的盾牌则是巍峨的长墙……
双方都保持着静默,但弥漫在战场之间浓浓的杀气却在将弥漫的尘雾驱散……
一向进攻勇猛的阿明塔斯并没有立刻下达进攻的命令。一方面,他是想让一路奔波而来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