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御前会议(2 / 5)

。”

“微臣认为北伐势在必行、越快越好!”

“多谢皇上,多谢太子殿下、多谢各位亲王、同僚,给机会让微臣一吐胸中块垒。微臣发言完毕。”

在座诸人,王玄谟级别最低。

他却抢先发言,显然是得到提示、有人安排的。

他口若悬河、舌绽莲花,讲得头头是道,很有感染力。

王玄谟说完,回到自己位置。

刘义隆微笑看看众人,道:“朕闻玄谟陈说,顿生封狼居胥之感啊。诸位说说看,王太守的意见如何?”

江湛抱拳出列,接话道:“微臣完全赞成王太守意见。胡人犯我疆域,屠我同胞。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完,他即归位。

接着是徐湛之。他的意思与江湛一样。

气氛沉静了一息,沈庆之出列,抱拳对着上首皇帝行礼后,又对太子、江夏王拱拱手,然后道:“微臣认为,治国如治家。耕种之事,可问农奴;纺织之事,求教婢女;伐兵之事,可询卫士。我军以步兵为主,魏军几乎全是骑兵。多年前,到彦之、檀道济二位将军,伐北尚不得成。而今吾国之将,谁堪比拟二位将军?王太守一介书生,谈论兵事,吾担心赵括之害啊!”

沈庆之说完,团团拱手,回到原位。

殿内安静了一会,萧思话出列,行礼后道:“臣以为沈校尉所奏,言之在理。我国伐魏时机尚不成熟。”

说完,他退了回去。

刘义隆皱了皱眉头,道:“当年伐魏不得,乃因到彦之中途生病、檀道济养寇自重。北军擅长骑射,吾军正是要扬长避短,利用雨季、船运、水师等优势,击其弱点。”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看着太子,平静问道:“太子对沈校尉、萧将军看法,以为如何?”

刘劭知道避不过,于是上前半步,拱手弯腰道:“听了王太守发言,儿臣也有豪情勃发。不过沈太守之论,也很在理。”

众人都听出来了,太子并不赞成立即北伐。

大殿气氛顿时有些诡异。

刘义隆:“江夏王,卿弟意思呢?”

刘义恭就站在皇帝对面。

他拱手笑道:“回皇上,若陛下心中已算计妥当,臣弟愿代陛下出征,赴前线去督战诸将。请陛下恩准。”

“好。不愧是朕的肱骨大臣。”刘义隆大喜:“朕准了。”

刘义恭上前一步,抱拳躬身道:“臣弟多谢皇上!”

刘义隆又看看其他几位皇子。

他们纷纷抱拳弯腰,先后表态:“儿臣听从父皇号令。”

刘义隆满意点点头。

随即,他从龙椅上站起,沉声道:“众人听令!”

所有人立即抱拳,齐声道:“微臣在!”

刘义隆:“此次北伐,朕意已决,无需再议。现在,朕宣布任命书和行动计划。”

众人挺胸,齐声道“喏!”

“北伐大将军、大司马,江夏王刘义恭。持节前线,有便宜赏杀之权 。”

“东路军总都督,武陵王刘骏。领军统帅辅国将军萧斌。王玄谟升宁朔将军担任先锋、沈庆之为副将。”

“东路军战船一万艘,将士20万,由徐州入黄河,先攻碻磝,再沿黄河向西推进。”

“中路军总都督,南平王刘铄。先锋臧质、副将王方回、刘康祖。领步骑十万,进攻许昌、洛阳。”

“西路军总都督,广陵王刘诞。先锋柳元景,副将鲁方平、薛安都。率五万大军出襄阳,攻打弘农,剑指长安。”

“另外,梁、南北秦三州刺史、宁远将军刘秀之率本部3万兵马,自秦梁袭扰汧陇,配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