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伐交、伐谋(1 / 5)

元嘉二十七年宋国北伐,五月决策,七月开始。

直到十月上旬,南朝宋国采攻势,北朝魏国取守势。

十月中旬开始,形势逆转:魏国开始反攻,宋国进入防守。

标志性战役是滑台攻城战。

擅长纸上谈兵的宁朔将军王玄谟,以五倍于敌方兵力的绝对优势,攻城三月而不得,最终被敌军击溃、歼灭。

——这宣告宋国此次北伐不可能成功。

拓跋焘亲率大军抵达宋军北伐总指挥部所在的徐州城,将徐州四面包围。

徐州曾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大本营。

项羽曾在彭城西南搭建一座大型戏马台,供亲信、达官贵人在台上阅兵,观看军士们操练、赛马、比武。

这座戏马台的轮廓犹在。

拓跋焘命人收拾一番,搭起毡棚,然后与几名随从登上戏马台。

他遥望徐州城墙,感觉这座古老城池非常坚固,强行攻城的把握不大。

眉头一皱,拓跋焘计上心来。

他找来兵部尚书李孝伯,让他拟写一封慰问刘义恭、刘骏的诏书。

李孝伯原来职位是中散侍郎、光禄大夫。刚升职不久。

诏书写好后,拓跋焘下令把前几天俘虏的蒯应放了,让他带着诏书回去。

蒯应来到城北小市门,叩门要求进城。

刘义恭和刘骏听说拓跋焘派蒯应带回诏书,有些疑惑。

刘义恭好奇心发作,亲自到小市门询问蒯应是怎么回事。

蒯应见到江夏王,立即躬身行礼:“小人蒯应,见过王爷。”

刘义恭:“你就是蒯应啊?听说前几天你被北虏抓住、投降了,怎么又回来了?”

蒯应低声道:“小人惭愧。”

刘义恭也不与他计较。

说到被俘变节,其实对军人来说稀松平常。

宋国朝廷里,也有许多官员来自敌方阵营,是被俘后改换门庭的。

刘义恭:“听说魏国国主亲自来了,是真的吗?”

“是。”蒯应答:“拓跋国主此刻就在戏马台上。”

“兵马多少?”

“中军四十余万人。”

蒯应没有乱说:魏国中军就是皇帝拓跋焘、尚书长孙真、楚王拓跋建的三支队伍,总兵力在35万以上,号称40万不算吹牛。

刘义恭也知道这点。

他阅读完拓跋焘的诏书,点点头,问道:“魏主的信里说,想品尝我国的甘蔗和美酒。这是何意?”

蒯应:“魏主说,他并不想与宋国兵戎相见。这次南下,是因为宋军先侵略碻磝、平乐、滑台等地。如果两位王爷送魏主甘蔗、美酒,他愿意和…宋国谈谈如何和平相处之事。”

刘义恭猜不透拓跋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对蒯应道:“那行。你既然回来了,就等候武陵王处置吧。至于甘蔗、美酒,送些给魏主又有何妨?”

蒯应恭敬行礼后去军营报到。

刘义恭转身,直接来到刺史府。

刘骏等着他。

看完拓跋焘的所谓“诏书”,刘骏笑道:“皇叔,魏主包围了彭城却不进攻,要和咱们玩文字游戏。嘿嘿,只要他不开打,玩啥都行!咱们闲着也是闲着,那就陪他玩吧。来人,上酒、上菜。…皇叔,请坐、快请坐。拓跋国主坐在风天尘地里,咱们坐在堡垒火炉边,再来点酒菜,一边吃喝,一边与魏主书信聊天。气也能气死他。”

刘义恭本就是花花公子,一生考虑最多的就两样:保命、享受。

现在,魏主围而不攻,正合心意;再和亲王侄儿围炉煮茶、品酒尝炙,斟酌一下这国书怎么写、戏逗北风天里的魏国皇帝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