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9章 灵蛊来福杀蛊救东进(17 / 18)

美食诱获 人一介 24014 字 2020-07-05

美德。

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

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

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体表现。

关于这一点,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是自杀的行为。

事实上并非如此。

比起欧洲的骑士精神来说,一点也不稀奇。

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生死对一切果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

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

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向前。

不过这种精神仍然无法阻止部分武士自阵中逃走,武士道并非要人一味死战。

不管胜算多寡,将自己陷入困境。

武士必须智勇全,无谓的性命是错误而愚不可及的行为。

像是经常出现的那城内守军开城迎击敌人的自杀行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审视一番。

出城迎击围攻城堡的敌军,不啻是自杀行为。

但要是能牵制敌军,让领主有时间击退敌军,就是忠义和英勇的表现,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冲动。

1600年伏见城最后两百名德川家守军,开城不断迎击西军,正是此类的英勇行为!

这种精神也能用来解释二战时,所有太平洋小岛上的东瀛岛国守军高呼万岁的自杀式攻击。

武士道仍长存于二十世纪的东瀛岛国陆军及海军心中。

武士道,和其它正式的行为规范一样,也有负面的地方。

武士经常残酷的对待俘虏,因为俘虏放弃了武士道。

许多武士的敌人在作战后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处决。

不像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骑士被俘可以用赎金赎回。

东瀛岛国人的作战方式从未采取用金钱换回俘虏的类似作法。

武士或大名在战场上被生擒,通常都会不光彩地死在俘虏者的手下。

要了解武士要看武士在东瀛岛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

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很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更加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

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

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

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

东瀛岛国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

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治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东瀛岛国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

所以,如今的政客执意参拜靖国,东瀛岛国人不论是反对还是赞成参拜的,都对他有些敬意。

因为他们为了利益集团,宁愿冒天下之不韪,宁可为政治集团的理想,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

东瀛岛国历史上的几位首相为了冲破和平宪法对其不可有军队的限制的时候,也是一样。

宁可解散议会也要通过自己的主张,通过之后自己也因触犯众怒而倒台。

但倒台之后东瀛岛国人对其人格倒反而更加尊重,其本人倒台了